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十九章 下决策(2/3)

道计策将之调集起来。”

“唯有羌人动了,我军奇袭才有胜算……”

一席话落,黄崇沉眉苦思,抱拳想着。

随后又道:“可目前最关键的难题是,羌王彻里吉按兵不动,很明显的意图便是在等待越吉所部的捷报。”

“等待羌贼突破沮县、阳平关防线以后,他在尽起大军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势瞬息间杀入汉中腹地。”

“我军想要诱之,恐怕还需要比汉中还诱人的鱼饵也!”

话音缓缓落罢,关平神色有疑,徐徐道:“崇兄的意思是……?”

“攻取阴平之地。”

黄崇言语坚铮的说了一句。

而关平这一刻却是陡然间便醒悟了过来,遂仰天长啸着:“原来如此啊!”

阴平郡,地处益州以北,东面则是武都郡。

“北面正是凉州陇西,可以说阴平是连接益州与西凉的枢纽所在,我军据有此地亦有两层意义,一是日后北伐时,多了进军之路。”

“其二,有阴平作为屏障,我蜀中安危又坚固了数分。”

沉吟半响,黄崇又徐徐解释着。

一言而出!

关平头脑此刻转得极快,脑海里飞速寻找着那隐藏深处的记忆,准确的说,他在回顾原史诸葛亮五伐中原所选择的进军路线。

初次北伐,以赵云、邓芝于斜谷巧设疑兵吸引曹真大军相攻,而诸葛亮自率主力西进武都,出祁山攻陇右,迫使毫无防备的三郡依附。

二次北伐,走故道出散关围陈仓。

三次北伐,诸葛亮以陈式攻取武都、阴平二郡,正式将二地纳入势力范围。

四次北伐,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

也正是在此战中,大都督曹真病重,司马懿开始逐渐于军旅具备话语权。

而这一战算是北伐以来汉军斩获最颇丰的一次。

汉军斩首三千级。

这什么概念?

毫不可否认,这是一场畅快淋漓的大胜。

而值得一提的是,此乃司马懿初次为主帅对垒诸葛亮……

然后,司马宣王光荣的大败了……并且搭上了老将张合的性命。

随之换来的便是五次北伐,诸葛亮直出斜谷取道武功,直取长安,最终以司马懿的坚守不出,双方僵持于渭河平原上的五丈原。

事实上,诸葛亮、司马懿平生正面相遇的也就这两次战役,可史实上记载已经极为清楚,司马懿初次相遇大败之!

第二次则是因畏惧汉军实力而坚守不出。

期间,诸葛亮组织汉军屯田,躬耕于渭河平原以蓄军资,司马懿此时在做什么呢?

依旧按兵不动!

为什么,因为畏惧,畏战而不敢下令出城野战。

白白将渭河平原拱手相让。

想到此处,关平却是面露一丝冷笑,暗暗道:“后世还有很多人无限吹嘘司马懿的军事能力,说坚守不出是很高明的战略决策。”

因为诸葛亮最终没有攻克长安,所以诸葛亮军事不行,低于司马懿。

这是后世网络上众多吹嘘司马懿的网民逻辑。

可坚守不出当真是战术,而不是迫不得已么?

凡战者,当以速战速决。

战争打的是后勤,拼的是战争潜力。

汉军于渭河平原上屯田以充军资,而魏军却不敢插手,久而久之,魏国的战争潜力便被逐渐压榨。

为什么?

因为丧失了渭河平原,魏军的粮道反而需要从千里迢迢的关东征集,这无形间便增重了曹魏的负担。

而反观汉军,则就地屯田以充军资,粮道则可以不用在依靠险而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