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57章文书(2/3)


在戴大嫂心中,再好的差事,也比不上小叔子前程来得要紧。

宁怀璧眼中多了几分赞许之色,这妇人或许不懂那么多的大道理,但心志明确坚定,就不是泛泛之辈了。

宁芳笑道,“耽误不了!我爹现当差的桐安县离着金陵,快马也就一日路程。若我爹有空时,也能指点他些功课。只那穷乡僻壤的,看戴大嫂子舍不舍得了。”

舍得,这个必须舍得!

戴大嫂别的记不清,却把别人家的考试名次记得牢牢的。宁怀璧是去年二甲十四名进士,这样人物若都教不了她小叔,整个金陵府也没人敢教了。

至于穷乡僻壤怕什么?她家什么穷日子没过过,还在乎那些么?

可她才想答应,戴良却开口推辞了,“二爷一番好意,本不该推辞。可我若应了,跟留在宁家读书,又有什么分别?”

眼看这小叔子又犯起牛心脾气,戴大嫂气得正想开揍,却听宁怀璧问道,“你也是读书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何解?”

戴良道,“出尔反尔,又岂是君子所为?”

宁怀璧道,“你既知出尔反尔,怎不知‘上慢而残下,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我午饭过后便要启程赶回任上,你若愿来便来,不愿便罢。”

说完,他牵着女儿走了。

留下戴大嫂一头雾水,“你们到底说了什么呀?”

这让戴良怎么说?

宁怀璧问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何解,其实是在委婉的提醒他,能力足够了,自然可以照顾更多的人,讲更多的气节,能力不够的时候,就应该以照顾好自身及家人为要。

那么跟着宁怀璧走,无疑是最好的机会。

既可以读书,又可以学习为政之道,这不仅对于戴良这家的贫家子弟,就是对于有一定见识的官家子弟都是难得的好机会。

要不是看在他当众替他维护女儿,说公道话的份上,宁怀璧什么积年的老师爷请不得,非要亲自来请他这个菜鸟?

可戴良觉得,宁怀璧也是宁家人。

他才说了不去宁家学堂,却又接受宁怀璧照应,不是反复无常的小人吗?

谁知宁怀璧却又用出尔反尔的典故来教育他。

当年邹穆公对孟子说,底下百姓可恨,让他手下的官员被鲁国杀了,他想杀了那些百姓。

可孟子却说,是因为官员在百姓有事时,先没有保护他们,所以百姓才会不管那些官。

然后孟子才引用了曾子的那句名言,“出尔反尔,反乎尔者也。”意思是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

戴良懂宁怀璧的意思。

什么事情都要讲究个前因后果。他既说了不去宁家学堂,那就不去呗,但没必要为了这件事,就断了跟宁家所有联系。

可道理虽然明白,戴良还是过不了自己那一关。

真要是跟着宁怀璧走了,那可是比呆在宁家学堂更长见识的地方。他一个远房亲戚,这么占便宜,不大好吧?

戴良还在纠结,谁知戴大嫂已经把他的行李,麻利打好了包,“我不懂什么耳朵眼睛,却知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家二爷这么抬举你,你还好意思拿矫作态,小心折了福气。滚!”

被扫地出门的戴良,一下悟了。

自己纠结那么多干嘛?

他就算现在不跟宁家有任何关系,可将来若有了出息,那些瞧不惯的人,不一样要拿宁府说事?

明理之人自然会懂,那不明理之人,你怎么解释都没用。既然如此,何必为了那些不明白事理之人,白白放弃自己的大好前程?

想通了的戴良不啰嗦了,嘱咐嫂子好生保重,侄女儿们好生听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