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80章庄头(2/3)

老庄头就领着几个青年后生,抬着猪羊,吹吹打打的到宁府来了,其中就包括赵丰年。

宁芳诧异于怎么来得这么快,孟老庄头笑道,“上回主子们回乡,三姐儿和四姐儿拿抓的小螃蟹教我们做了腌蟹酱,前儿开了一坛,竟是不错,我便想着跟年底的账一起送到金陵来。可巧才进城,就听说徐妈妈的官司了了,府里二爷又要升官,便又赶紧买了猪羊,又雇了几个吹鼓手,一路走来,往家里热热闹闹,也是去去晦气,还望太太奶奶们不要嫌弃我们乡下人粗鄙。”

怎么会?

这是好事,夏珍珍忙让人备了红封打赏,又安排他们吃酒。

宁芳心中感慨,这老孟实在是个人才。他不一定会雪中送炭,但一定能锦上添花。

这法子虽然粗俗,可往金陵城走一圈,听说还特意绕了路,只怕是大半个金陵城都知道徐妈妈沉冤昭雪,宁家管教有方的事了。

用这样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方法宣扬一番,可是比告诉人家宁家得到皇上亲笔书信还更有用。

只可惜老孟虽好,可不争气拖后腿的儿女媳妇也实在是多。就算宁家因此不生他的气了,可之前说要派副庄头过去的事还是板上钉钉,连人选都定了。

是从前给宁芳赶车的老张和他大儿子。

老张长年伺候牛马,又赶着车风里来雨里去的,难免落下了风湿。这几年年纪渐大,有些跑不动,便只安排他在家照料牛马,做些轻省活计。

因老张伺候了宁芳几年,忠心勤勉,宁芳在熟识之后,自然关心起他的家事。

要说这老张家境还挺复杂,他家有两双儿女,却分别是跟两个老婆生的。不是妻妾,而是前妻过世后,为照顾当年才七八岁的一双儿女,又娶的续弦。

那后娘为人如何宁芳没见过,却从小喜鹊那儿得知,老张家虽情况复杂,却没有别人家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无论是后娘和前头一双儿女,还是几个同父异母的孩子之间,都相处得十分融洽。

后娘生的妹子出嫁时,背她出门的,也非亲生兄弟,而是长兄。而老张的大儿子张吉成亲时,后娘也是出了大力气,说了门很不错的亲事。后面大姑娘出嫁后,也时常称赞这个后娘人好厚道,走动亲热。

宁芳心里明白,这必是一家之主的老张不偏不倚,行事公正的结果。

只这张吉小时候被马踹过一脚,一直有点心理阴影,学不来赶车。且人嘴笨口拙,不适合伺候主子,早年老张便求了宁芳,把儿子送到宁家另一个庄子里做农活。

只没想到,他在那里倒是如鱼得水,没几年就凭着自己的本事,升了小管事。

后头来府上送年货时,宁芳很是见过两回。跟他爹一样,张吉也不是个多话的人,但手上老茧极厚,眼里有活。

在主子面前从不提自己辛苦,总说庄子里天时如何,收成怎样。明年大概会是怎样,又该种些什么,养些什么。

宁芳默默观察了许久,这回才决意把他提起来。

只张吉到底还年轻,资历尚浅,一下提去做下溪村那样让人眼红的地方做副庄头,只怕大伙不服,所以才让老张跟着一起村里去安家落户。

回头若干得好,将来接管下溪村的,就是张家父子了。

至于老张后妻的小儿子张祥,倒是子承父业,学了赶车的手艺,这回要跟着宁家一起上京,另奔一份前程了。

酒足饭饱之后,夏珍珍把老张父子叫来,也跟老孟见了个面。当着面,两边人自然是什么都好说,可等到背过面了,老孟却私下提出一事。

“我知道这么说,可能会让人见怪,说我有私心。可要不说,我又觉得对不住府里这些年对我的照应。二奶奶,说句心里话,你们走了之后,老汉我也想了很多。如今的下溪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