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61章欺师(2/3)

钱,尺寸还没那个大。卖给咱们,确实是便宜了。”

百姓们越发沉默起来,大家都不是傻子,市面上的物价不会心里没数。方才被人挑唆时,是觉得张书吏占了天大的便宜,但冷静下来想一想,只觉荒唐。

此时一个年轻人好不容易挤进人群,愤愤道,“我叫张满仓,是张书吏的儿子。你们可以说我有私心,但我也得替我爹和我姥爷说句公道话!数数咱们全县一共多少人家?二百来户吧,就算一家买一张年画,五文一张那才多少钱?一共就收一两多银子,都值不回油墨纸钱!难道我爹就为了贪这点钱,就跟我姥爷勾结上了?还搜刮了大伙儿的脂啊膏的,黑了大家的血汗?你们说这话,亏心不亏心的?”

百姓们越发不好意思,方才有几个叫得最凶的,都悄悄捂了脸。

辛升乾一看这情势不妙,赶紧站出来道,“就算这个便宜的年画你们没赚钱,可你们卖的那些贵重年画呢,还有那些香炉,可是实打实赚了大钱的!还——”

他话没说完,谢云溪又一脸义愤道,“难道平民百姓不可欺,大户人家就能欺么?你们方才也说这卖这许多便宜年画才收一两多银子,那五两银子哪来的?总不会是恩师您私下掏的吧?这事也必须给个解释!”

夏珍珍看着这个美少年,越发没有好感。

他究竟怎么回事,怎么老帮着坏人跳出来指责宁家?若是相公当真教过他,那真是瞎了眼了。

可她想争执的时候,胳膊肘却被人拉了拉。

看丈夫望她几不可察的摇了摇头,夏珍珍莫名其妙,可她还是很听话的闭了嘴,而此时,宁怀璧开口了。

“我告诉你那五两银子哪来的,就是从卖香炉和贵重年画里支取的。若哪个大户人家不服,觉得本县欺压了他们,尽可以出来叫屈!”

这,这样不讲道理的话偏偏噎得人没法反驳。

一共才五两银子,可桃县的大户人家按果园来算,足有二三十户,一户摊不到三百文钱,谁好意思出这个头?

况且这钱又不是被宁怀璧贪了,而是贴补到乡亲们买的年画身上了。

就连张书吏的岳父,一个寻常的小印书坊老板都知道印年画是积福行善的好事,不肯赚钱,莫非他们这些“大户人家”,还要为了这几百文钱去告宁怀璧一状?

所以有个看热闹的果园管事便道,“算了吧,都乡里乡亲的,为这点子小钱吵来吵去,真没意思。”

辛升乾心里的憋屈就别提了。

本来明明是大好局面,怎么就打硬生生给扭过来了呢?可这五两银子,实在没法说啊!

好在此时有人替他出头,继续做恶人。

“这五两银子虽小,但旁处呢?圣人云,岂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小处不着眼,大处出了纰漏怎么办?”

真是好学生啊!

辛升乾赞许的看向谢云溪,是越看越喜欢。这样能言善辩,要是日后能给他做个帮手多好?

可宁怀璧又顺着这话道,“说得也是,既然如此,那就把衙门里修路的账本呈上来吧!”

县衙里的文书早就准备好了,一直没机会说。此时捧上账本,假意向宁怀璧回禀,实则向百姓们交待道。

“都按大人的吩咐,分了数个账本。哪个村哪一家交了多少钱,上面皆有明示,还有各村的签名。回头就按这些账上的钱分到各村子里去,到时要如何修路,咱们全按账本来,谁也欺不得赖不得!”

百姓们这才想起,宁县令年前可是走访过全县的各个村子。当时每家捐了多少钱,可是全记录了的,还有本村村长和保甲及识字秀才作证签字。

记得当时这位宁大人就说了,要用钱的话,也会记录一份,分到各村头上。没想到人家真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