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74章奔丧(2/3)

。这两份奏折我皆已拟好,岳父斟酌着抄上一份,一会儿带去给姜尚书参详。这会子我先派人上门去说一声,省得唐突。”

要说有个能干女婿还是挺顶事的。

宁怀璧赶紧展开看了,就算是悲痛之中,却也觉得这两封奏折写得情真意切,实在是好极了。

赶紧重抄一份,又换了素服,宁怀璧急匆匆去了姜尚书府。

姜尚书别的没啥可说的,只一句,“虽说此非父母丧,不必去职。但你若是请上半年假,只怕回来就要另作安排了。”

六部皆是朝廷要害,盯着的人不知凡几。

不可能空一个职位长达半年的,尤其户部这样的要害地方。宁怀璧这一请假,再想回来可就难了。

但宁怀璧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虽岳父母未曾生我养我,却也为栽培我,花费颇多心血。且内子原是家中幼女,自小被岳父母视作掌珠,疼爱逾于常人。如今为我,令她未能归家侍奉父母终老,我已颇多愧疚。若再不能带她回去奔丧,便是做着这官儿,也实在是没有滋味,还望老大人成全。”

看他如此有情有义,姜尚书挺感动的,“也罢,那明儿我就帮你把这个假请了。就算你回不了户部,他处我也会帮你留心。”

“多谢大人。”宁怀璧道谢告辞。

次日姜尚书便找了首辅王恽王大人,先说了说,再递上假条,果然就批了。

也不知是被宁怀璧的仁义感动,还是程岳那文章写得太动人,永泰帝还大方的赏了些香烛祭祀之物。

宁怀璧上了个谢恩折子,收拾好行李,知晓消息的第三天一大早,就带着家人走了。

程岳宁芳一直把人送出京城十里地,原本程岳也问过宁芳要不要跟回去,他可以安排,但宁芳抹着眼泪拒绝了。

她不是狠心,而是以她如今的身份,如果要回去,反倒是给夏家添麻烦。

且英王府这一大摊子事,马上又要过年了,她这头一年的新媳妇,怎么可能走得开?

还有宁家,为了不拖累儿子,宁四娘没敢跟回去,顺哥儿宁芸也还在。走前宁怀璧才私下把宁四娘得了胸痹之症的事情告诉女儿,让她千万留着心。

这一刻的宁芳,才开始真切体会到那种上有老,下有小的负累。

好在她身边还有程岳,这回可是帮了大忙。

不说帮她爹写奏折,爹娘回家的马车,也是英王府的。宽敞舒适,保暖性也好很多。知她不放心,程岳还特特让余远志也跟了去。

只道谢的话才出口,程岳就嗔了过来,“一家人,用得着这么客气?”

宁芳便不说了。

二人肩并肩,手挽手瞧着宁家马车远去的方向,有一种相濡以沫的情感,悄然滋生。

大概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刚听说外祖母的噩耗,接着京城又接到中原水灾的消息。

原本入秋,已经过了汛期,但今年天气异常,中原那边几个州连降暴雨,弄得江河溃堤,生生毁了一季收成,还死伤无数。

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倒不是为死去百姓担心,而是害怕流民大量涌进京城,造成动乱。于是,连程岭这样在家养伤的,都不得不提前给征召回了五军都督府。

戚老都督倒是照顾他,只令他在府衙处理往来文书,可就这样,也忙得早出晚归。

但更让宁芳担心的,还是家人。

一是宁怀璧他们南下,不知道会不会遭遇难民劫掠。

百姓平时是不敢惹当官的,可等到饿绿了眼睛的时候,哪里还管得住?

二个担心的,就是上京赶考的戴良和齐瑞华一行。

按理说他们六七月间就出了门,怎么这三个多月了,还没走到京城,这是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