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34章露脸(2/2)

扬,还是要批评啊?

宁芳有点心虚,不太敢答。

想参与重阳诗会,需要有一定身份,但并不是每个有身份的人,都会写诗作词。可既然来了,也不能不应个景。就算不会写诗,但能“写”一首诗就行。

宁芳到底年纪还小,就算给本家学堂夸她字写得不错。但因为习字时日尚浅,所以她便挑了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广为流传的简短小诗来书写。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通诗只有二十八个字,笔划也没有特别复杂和冷僻,宁芳一次书写成功。因女孩儿不好透露自己芳名,就以下溪村名,给自己起了个雅号,叫溪下客,署了个名上交了。

但在坐的俱是行家。

当高文秀从一堆诗词里,单拎出她的来问时,便有人看出门道了。

“笔力虽然稚拙,但已经很有几分骨力。若加以时日,必成大器。”

高文秀笑道,“难为这号儿起的也有趣,是取自‘山下兰芽短浸溪’么?这是哪家儿郎,快出来解释下!”

他是看出习字之人年纪不大,有心提携,所以故意提出表扬来了。谁知竟会是个小姑娘?

宁芳还怕自己写得不好,没想到却是得了夸奖,一时小脸涨得通红。反倒是小宁茵,方才亲眼看她写的这诗,此时便声音清脆的骄傲道,“这是我二姐写哒!”

众人诧异了。

原以为能有这般笔力的必是个男孩子,没想到却是个七八岁的小姑娘。而且还取了那样一个有诗意的号,半点不带脂粉痕迹。

高文秀原本有些不信,可听说这是去年新科进士宁怀璧的女儿后,神色和缓了几分,“那这是用你父亲的号?”

宁芳红着脸轻轻摇头,略有些结巴道,“这,这其实是我家乡下一个村子。因去年曾陪家母去下溪村养过半年的病,便以此为号了。那儿有条玉带溪,上游便叫上溪村,下游便是下溪村了。”

众人莞尔。

亏他们还以为多有意境,原来竟是想太多!

只高文秀脸上有些不好看,因为宁芳这字偏偏是他自己提出来了,又不好打自己的脸,便道,“你小小年纪,便有此成就,今日也可登一回菊花台,以示勉励。”

哗!

这下场中无数道或是羡慕或是妒忌的目光顿时看了过来,这菊花台顾名思义,是用菊化环绕,围成一个花台。

每年来参加重阳诗会,表现好的未婚男女都有机会上一次菊花台,拿着自己的作品,展示颂读一番。每年来参会的人少说也有二三百,可能上去的,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这可是个极佳的露脸机会,若宁芳第一回来就上去了,还是这么小小年纪,远的不说,在金陵城,她的才名就彻底传扬开了。将来说起亲事,都比别人容易些。

可宁芳却想拒绝。

明天,就是明年见了哦!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