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百二十六章 窃语(2/3)


(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地方的驻京办事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新唐书(卷54)·食货志》)

其中又分为官办,商人在京城把钱交给诸军、诸使或诸道,设于京城的“进奏院”,携券到其它地区的指定处取钱。或是私办,大商人在天下各地城邑有联号或交易往来,代营“便换”以此牟利。

这种汇兑方式一方面减低了市面上铜钱的需求,缓和历朝历代的官府,因为发行和流通钱币的不足,导致的钱荒(通货紧缩)。同时商人前往各地进行贸易活动时,亦减轻了携带大量钱币的不便。

所以,只要按照历史已经发生的轨迹,照本宣科进行运营其实很容易。可以先从京城——京畿道——关内道,开始铺设相应的网络;而且作为东宫背景的产业,完全可以吊打那些民间坊柜、邸店。

千万不要小看两京民间所积淀的财富,自贞观之治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五十年的太平岁月;历经两、三代人的励精图治与休养生息;因此,上至公卿王侯、下至官宦人家、商贾富户,都颇有家余。

甚至一开始为了避嫌和规避风险,不用东宫的官署出面,而委以太子李弘亲信的内官,以个人的名义进行私下运营就好了。待到有所成就之后,再公开投献在东宫的名下;这也是相对合法的惯例。

两京的大多数豪商、大贾和乡党会社,多会将自己的全部或是部分产业,投献在某个权贵、显宦名下;定期奉献以收益,同时获得隐性的庇护和周全。只是东宫名下相对门槛偏高,很少接受投献。

这样,在内外隔了几层关系之后,就算日后做大了遮掩不住,为人所忌惮和眼红;也有更多的周全和寰转的余地。如果有人不顾脸面或是不择手段借机生事,也方便壮士断腕而难以牵连太子本身。

但是,有了经营飞钱的资本作为起点和基础;那身为穿越者必备的改良套餐和造钱机器。无论是香水、肥皂、制糖、晒盐、酿酒,还是钢铁、水泥、煤矿、车床、提炼金银,都可以逐一的走起了。

因此,在进入骊山温泉宫之前,太子李弘已然差遣数十名的低级侍臣、卫士,前往京畿道各县,有的负责调查当地大宗民生所需的价格,有的调查商贾、豪族、大户的数量;还有的调查物产土贡。

按照约定,将来太子李弘还将在东宫之中的西池院,开设专门的内学堂;挑选太子内坊中识字的年少宫人、女婢,专门修习公文、数算、核计和绘图诸艺;也顺便教授一些数理化的基础常识……

如果他的身体调养之下,将来会有所好转,太子李弘还会进一步在弘文馆下,依靠藏书楼设立专门的实验场所,以为教导和实践更加精深一些的,源自后世物理、化学、生物和医药的粗浅常识;

江畋正在一边思量着,可以提供给太子李弘,的后续章程和长期布局规划,一边在汤院建筑的横梁、屋檐见,悄无声息的纵跃着;时不时还拍死、驱赶或是掀飞,躲在阴暗角落里的虫豸、啮齿类。

突然,下方传来低声细语的攀谈,却让他突然停下脚步;瞬间与梁柱间的阴影融为一体。那是一个水汽袅袅的小池里,斜躺着一名满脸鸡皮的鹤发老宦,一身惨白松弛的皮肉,正浸泡在汤池里。

由另一名少年宦者,拿着巾栉用力搓揉着每一道褶子,而发出宛如母猪哼哼一般的声响来。而在老宦面前还束手而立着,另一名湖绿衣袍的年轻内侍,正低眉顺眼的捧着一条帛带,小心陪着说话。

只是他们所言的对象,就不那么恭敬了。只见那绿衣内侍道:“……已经确认过了,郑氏那儿,没和其他女史、女官,编派在一处;而被专程安排了一个独门汤院;貌似还是当初陈侍御用过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