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99 漕运艰难(二合一)(2/4)

东主,前往山东有三条道路,一是经河北走陆路,二是过通州走运河水路,三是转天津卫走海路。”

“那各有何利弊?”

沉忆辰从未实地走过这些道路,只能寻求卞和的意见。

“走陆路比较颠簸,用时居中,走海路最为平顺,不过绕路耗时较长。而走运河水路可以顺流而下,理论上是最好的方式,但此时漕运秋粮北上,可能会遇到拥堵。”

“走运河水路。”

没有过多犹豫,沉忆辰就决定到通州码头走水路,这也是他曾经赴京赶考下船的地点。

不过沉忆辰选择走水路,可不是为了去怀旧的,而是山东黄河决堤的地点在阳谷县张秋镇,也就是后世聊城所管辖的区域。

此处决堤点距离运河可谓近在迟尺,一旦放任不管或者治水失败,等下次更大的洪峰到来,黄河之水将直灌京杭大运河,彻底断了南北的漕运输送。

这就是为什么,历朝历代对黄河水患如此重视的原因,它影响到可不仅仅是山东一隅之地,而是整个王朝兴衰!

“是,东主。”

决定了走哪条路线之后,卞和立马招呼着苍火头率领几个人,提前赶往通州租赁船只,以节省行程中浪费的时间。

现在沉忆辰算是明白了,为何世家大族喜欢招募一群幕僚门人。除了集思广益之外,很多事情不用自己再去操心,确实轻松惬意了许多。

伴随着马车的摇晃,几个时辰后终于来到了通州码头地界。如果说去年沉忆辰看到的场景,还能用喧嚣二字来形容的话,那么现在的通州,就只剩下混乱跟拥挤了。

运输秋粮的漕运船只一眼望不到尽头,无数码头苦力跟漕运军户们,正在争分夺秒的搬运着漕船上的物品。生怕没有及时归仓入档被验收官判为迟到,那等待的将是巨额罚款乃至流放。

“真是十里长廊啊。”

见到此景,沉忆辰忍不住感慨了一句,漕运高峰期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盛况。

“也是一腔血泪。”

卞和澹澹回了一句,与沉忆辰震撼感触不同,他看到的却是另外一副场景。

漕运不同于赚钱的商业运输贸易,它是官方强制指派的运输任务,甚至由此诞生了专门的漕运总兵官,管辖十二万的卫所军户,来确保漕运的通畅。

但问题是漕运军并不仅仅只负责运输安全,大明朝廷为了省事跟甩锅,只在终端仓库进行验收。运输途中出现一切的问题,都将由军户自行承担,并且还严格规定时限。

单单全权负责,就已经称得上是重压了,结果整条运河上还有各种关卡吃拿卡要。什么过关钱、漂没钱、车马钱、入库费等等数不胜数。

更为离谱的是,就连作为消耗品的漕运船只,工部都不想建造跟维修,而是让卫所自己去造船解决问题。

至于造船的钱嘛,大明朝廷规定旧船抵三成,军户自己出三成,剩下的四成由工部拨付。

也就是说朝廷仅出四成钱,不但得到了一条新船,造船的活还不用做,这做买卖的手段简直绝了。

后世什么996血汗工厂,与大明朝廷相比较,那真是小巫见大巫。

各种摊派跟亏空,压的漕运军户可谓喘不过气来,只能变卖军械跟家产度日。甚至到了明朝中后期的弘治年间,很多军户已经发展到了鬻子或妻女卖身贴补家用的地步。

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倭寇横行的缘故,卫所制度下军户活的连牛马都不如,还能指望他们奋勇杀敌?

卞和这些年不断入幕高官,见识过漕运军户的惨状,所以这一幕盛况在他眼中就是血泪史!

就在此时,之前租船的苍火头几人靠了过来,朝着沉忆辰禀告道:“沉公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