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302 瓦刺挑衅 (二合一)(2/4)

着蓝星第一舰队,可谓指哪打哪,结果到了正统朝就开始被倭寇侵扰海防,还夸张的攻克沿海州府跟卫所。

但崩归崩,福建水师终究有着朝廷的正规编制。不管沉忆辰是想要拿下走私贸易利润大头的海上运输,还是把义军骁勇之士塞入水师维稳,防止他们招安后再次聚集反叛。

都意味着必须要把这支福建水师,给牢牢掌控在手中为己所用,否则一样都成不了事。

“对了郭同知,你可知水师李游击现在身在何处?”

沉忆辰开口向郭琰问了一句,他来福州港之前,其实已经从许逢原那里详细了解过,现任福建水师主将李瓒的信息。

李瓒是杭州世袭军户,曾跟随三宝太监郑和在宣德八年,参与过最后一次下西洋。后在军中摸爬滚打多年,被调往福建担任都指挥佥事,主管福建水师。

因为明朝正统年间,军队已经开始卫所制跟镇戍制并行,像水师这种以省级单位划分,不好固定州府卫所的单位,更是全面转换为镇戍制。

所以李瓒一般不称之为都指挥佥事,而是用镇戍制的武职官名称——游击将军。

“李游击大多数时候驻扎在小埕水寨,沉提督如有要事的话,下官可以代为征召。”

“不必了,本官会亲自去见他。”

沉忆辰摆了摆手拒绝,李瓒是自己掌控福建水师的关键人物,必须得格外重视。

甚至可以说严重到“顺者昌,逆者亡”的地步。

就在沉忆辰着手处理宝船跟水师事务的时候,另外一边的京师紫禁城,气氛同样有些紧张。

文华殿内朱祁镇坐在御座之上,脸上神情却是阴云密布,他从未想过自己治下的“太平盛世”,却转瞬间遍地烽火!

“也先真是猖狂无比,年初正旦节鞑靼瓦刺使团才入朝进贡过,如今还不满半年,又来上疏要求进贡。“

“这是把朕的大明当成什么了,定期缴纳岁币的赵宋吗?”

朱祁镇望着御桉上奏章真是气不打一处来,现如今屋漏偏逢连夜雨,麓川叛乱再起大军还没赶到征伐,蒙古瓦刺部又来挑起事端想要入朝进贡,

要知道明朝的朝贡制度可是有着严格的规定,时间、路线、人数等等,都得听从朝廷的安排,可不是你想入贡就来入贡的。

正常情况下偏远番邦是三年一贡,稍近一些的是两年一贡,诸如朝鲜、安南、缅甸、西域等等周边藩国,采取的是岁贡制度,也就是说一年一贡。

毕竟丰厚回赐导致对财政压力不小,要是番邦隔三差五就来入朝进贡,明朝这个纯纯的大冤种再有钱也吃不消。

“万岁爷息怒,我大明繁荣昌盛,赵宋怎配与之相提并论?”

“并且瓦刺部想要入朝进贡,代表着鞑虏对于陛下的臣服,与缴纳岁币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王振赶紧安抚了两句,不过事实真相却远没有他说到那么简单。

从正统十年末瓦刺统一蒙古诸部开始,便已经多次上疏要求增加朝贡次数,同时朝贡使团的人数激增。

最开始明朝额定人数为三百人,瓦刺部使团实际达到边关的人数却为五百人,后来更是愈发过分,短短时间内就突破千人。

正统十二年正旦朝贡,使团人数再次激增,达到了两千人之多!

王振为了粉饰太平,不在大年初一触朱祁镇的霉头,隐瞒了瓦刺部使团的真实人数。并且还常赍瓦剌贡使金帛无数,凡其所请亦无不给予。

结果没想到瓦刺部给脸不要脸,愈发的变本加厉,对于朝贡回赐不仅狮子大开口,还想着把岁贡变成半年贡,乃至夸张的月贡!

这下就连权倾朝野的王振都扛不住,再粉饰下去怕是得把大明国库搬到瓦刺部的汗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