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614 纷纷跳反 (二合一)(2/4)

把他放在眼中。

否则何文渊,也不会用着教训下属的口吻,去向王文说出这段话。

另外都察院监察御史大规模“跳反”,某种意义上也是跟王文这个主官没有足够权威有很大关系。想想看老大都是一个软骨头,底下部属还能要求个个铁骨铮铮?

那不是在开玩笑嘛?

当然,王文之所以敢如此强硬回应何文渊,并不是他选择破罐子破摔,相反是他得到了朝中一位大人物的拉拢相助,不用在文官集团中看人脸色。

朝堂有能力对抗何文渊的,除了那些身份尊贵的勋戚,实权人物就只剩下沉忆辰跟曹吉祥。

沉忆辰毫无疑问是不会做这样的事情,那么就只剩下曹吉祥一人。这次拉拢王文,靠的还是同为都御使的杨善牵桥搭线,双方都是官场不如意之一,还不如投靠权阉去豪赌最后一把!

就在屋内气氛逐渐有些凝重诡异的时候,一名中书舍人匆忙跑了进来,朝着何文渊禀告道:“大宗伯,国子监李祭酒率领众博士、监生联名上疏,愿意为国效力、为民立命,外派各地州府清丈田亩!”

什么?

听到中书舍人的禀告,屋内几人直接惊讶的站起身来,脸上表情写满了不可置信。

要知道大明清贵有两个最大的群体,一方是六科都察院联合的“科道”,另外一方就是翰林院跟国子监联合的“清流”。

前者掌控着对于百官的监督弹劾权力,后者掌控着朝野文人士子的舆论权。翰林掌院出面劝说科道官员去支持沉忆辰,已经称得上够离谱,结果现在就连国子监祭酒都出来凑这趟浑水,实在是过于惊人。

要知道沉忆辰为官至今,一直都是言官清流团体眼中最大的敌人,公开的佞臣。现在太阳打西边出来,两大文人领袖全部为他站台,这场弹劾之战还怎么打?

“大宗伯,吾等大意了,还以为倪谦跟李时勉两人澹泊名利不会参与朝政之事,结果没想到他们早就被沉忆辰给拉拢。”

工部尚书赵荣脸上表情悔恨万分,集体弹劾沉忆辰这几日他可谓是压力山大。要知道其他衙门“沉党”跟文官集团高层之间,就算双方已经开战,抬头不见低头见好歹也会保留几分体面。

赵荣面对的上司是徐有贞,他那偏激跟傲慢的性格,压根就懒得去装样子,干脆明言工部日后两人只能存在一个。要么他赵荣升任工部尚书,要么待不下去老老实实致仕还乡!

本以为清流们秉性清高,定然不会跟沉忆辰这种权臣同流合污,事实上自己太高看言官清流了,在沉忆辰的名利攻势之下简直不堪一击。

“沉忆辰对李时勉有救命之恩,还曾在他与太皇太后之争中,率领国子监学子跟京师文人士子敲响登闻鼓,就这份交情还需要拉拢吗?”

刑部尚书俞士悦苦笑回了一句,他此刻感到心灰意冷,难怪沉忆辰会如此澹定,没有号令沉党门生弟子反击,原来双方实力早就不在一个层面上。

哪怕沉忆辰不出面,依旧从者云集,这才是真正的影响力!

“那吾等该怎么应对?”

通政使乐恽完全慌了神,朝着礼部尚书何文渊寻求办法。

这次挑起政治斗争要是没有搞垮沉忆辰,等到对方出手那垮的必定是自己,王直、石璞、乃至于胡濙都是前车之鉴。

面对屋内众人求助的目光,何文渊此刻也是六神无主,他跟胡濙这种沉浮官场数十年的老油条不同,更类似于明朝建文帝时期黄子澄、方孝孺这种只会纸上谈兵的腐儒。

吊吊书袋复读一下圣人言,喊喊一些伟大正义的口号没问题,真要论起官场争斗的经验,哪怕沉忆辰这个后辈都能甩他几条街。

就如同建文帝继位后,就立马火急火燎的削藩一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