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630 恩师重逢 (二合一)(2/4)

者的威严。

“那是启明先生吗?”

被神机营兵马包围的文人士子中,有一人看到前来驰援沉忆辰的农工商群体中,有着一名身穿青衫长袍的中年人,显得略微有些格格不入,下意识喊出了一个称号。

“好像真是启明先生,他不是专心教书育人,不参与派系理念之争吗,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对啊,启明先生学问高深,堪称当朝大家,并且极具涵养从不驳斥于人,怎会卷入到这种俗事中来,并且还站在了乡野村夫的那边。”

“难道说传言是真的,启明先生是内阁首辅沉忆辰的老师?”

士绅中有一人想起来一条消失已久的传言,那便是数年前来到河南创建书院教书育人的启明先生,有着高深莫测的背景,乃是当朝元辅的塾师!

只是这个传言有些太过于离谱,毕竟一个无权无势看起来普通无比的中年文人,怎会跟权倾朝野的沉忆辰扯上关系。有这个老师身份,还需要来河南布政司一处穷乡僻壤教书吗?

沉忆辰随随便便照顾一二,放在地方担任一方大员都没有人说三道四,估计更多还会称赞尊师重道。

数年过去启明先生依旧保持着低调朴素的本色,传言也逐渐无人提及,取而代之的便是他教书育人声名远播。相比较一般书院门槛较高,只有达官贵人之地跟学业佼佼者,才有资格拜入山门成为学生弟子。

启明先生创建的启明书院,就如同它取的名字那样,成为了很多农家寒门弟子人生道路上的一颗启明星,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

甚至对于实在没钱的农家子,启明先生连最基本的拜师六礼束脩都不要,还自行补贴他们书本跟生活费,只要能踏踏实实的勤学上进,一切都不是问题。

教导过的学子越多,就让启明先生的名声越大,再加上学术根底无比扎实,基本上河南布政司境内的文人士子,或多或少有了一些了解,才让他们轻易就认了启明先生。

在场文人士子心中的疑惑,很快便得到了解答,相比较沉忆辰能控制住情绪做到喜怒不喜于色,统率神机营兵马的都督同知李达,简直就把喜怒哀乐给写在了脸上。

当他看到启明先生的第一眼,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直到对方率领着民众一步步靠近,李达这才确定了没有看错,来者正是自己的恩师李庭修!

“先生!”

李达不管不顾的高呼一声,然后翻身下马就直接朝着李庭修奔跑过去,脸上的神情笑中带泪。

要知道自从正统十年乙丑年科举结束之后,李庭修看到自己的学生高中三元及第,就决定放弃科举入仕的想法,选择回乡教书育人发挥出自己娱乐。

李庭修是南方江西人,与京师相隔千里之外,与辽东放在古代那更是堪称“万里之遥”。这些年下来无论是沉忆辰也好,李达、赵鸿杰等其他学生也罢,通通都在仕途上面打拼往上爬,没谁能有空闲时间前往江西看望老师。

古代车马书信慢,靠着一年半载来回的一封书信,师生之间就保持着这份微弱的联系。直至数年之前沉忆辰收到老师的来信,说他要趁着还能走动的年纪,去看看大明的万里河山。

从这之后,沉忆辰跟李达等人寄去的书信,就如同深沉大海一般,再也没有收到李庭修的回信。对于先生的洒脱性格,身为嫡传弟子的沉忆辰算是比较了解,他也只能听之任之。

等到悠悠岁月过去之后,等待自己完成了理想抱负,放下了一身重任,说不定就能前往先生故居,见到白发苍苍的李庭修。

看着身材魁梧的李达,如同一个孩子般扑向自己,李庭修把他揽入怀中轻轻拍了拍脑袋道:“掌管三军就该有一方统帅的样子,哭哭啼啼的岂不是让部下笑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