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不解(中)(3/4)
了,但他们毕竟不是真正的军人,没办法一边向前,一边改变队列。有些人试图停下来整队,结果被后头的人推搡,于是暴躁地喝骂起来。>
队列里也有军人在,可大都是各地屯堡的铺兵之类,缺乏经验,他们的命令声很快就被湮没在如潮的人声里了。>
敌前混乱如此,是取死之道。若不是还有好几个方向的友军在牵制,蒙古军调一队骑兵过来,直接就能把大家伙儿都冲乱了。>
蒙古军的作战能力,随着军队规模的扩大急速提升。能在零散战斗中战胜十人队,消耗百人队的工匠们,如果用这种状态面对蒙古的精锐千人队,那和砧板上的肉没有区别。>
郑锐知道决不能放任混乱局面,立刻从后头急匆匆赶到。>
他很清楚,真正的战斗主力,必定是开封守军和杨妙真的精骑。眼下他身边规模巨大的一坨,其实是用来分散蒙古人注意的。但承担这点作战任务,却不代表送死。>
郑锐昨天下午离开了归德府,汇入了这支队伍。因为原本的手下在战斗中牺牲殆尽,这会儿他带领的,是在宿州进行训练和实习的百余名军校生。>
杨妙真带着精锐骑兵赶来救援,所到之处军民多有呼应,军校生们便跟着杨妙真一行赶来。因为沿途没有投入战斗,所以行军速度非常快;半个时辰前,他们被交给郑锐管辖的时候,还全胳膊全腿,没有一个受伤。>
“你们两人一组,各管一个方阵。”郑锐对他们说:“按照操典上教的那样做!”>
“遵命!”>
军校生们立即散入人群里,很快就站在方阵前头,>
能被选拔入军校的,要么是士卒里的佼佼者,要么是已经拥有指挥资历、但缺少文化基础的军官。在学校里,他们要学习大量的作战指挥课程,也随时做好递补为各级军官的准备。>
在这些军校生的心里,大周皇帝郭宁,和他身边的将帅们就是活生生的传奇。他们从最普通的士卒中脱颖而出,成就了前所未有的事业。而跟随在他们身边的人,比如像郑锐这样的高级军官,也获得了足以光宗耀祖的财富和地位。>
这样的跃升,是普通士卒做梦都想不到的。但现在他们不用做梦,就看着眼前,在这场战争中立功就有机会!>
军校生们无不热血沸腾。他们本身,也是在长期的战斗中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是军事强大而又异常富庶的国度,才能提供的资产。>
军校生们很快就接过了指挥权。他们从身后的包袱里取出不同的旗帜套在枪杆上,随即高高举起。>
这样的旗帜,是正规军才能拥有的。在极度重视军人地位的大周,军人的待遇比工匠们高出许多,军队每年又都有专门针对工匠们的招募。>
好些工匠有参与征募和训练的经历,只不过因为某方面条件不合适,被沙汰下来而已。但有这些训练的底子,有对军人的羡慕和尊崇,促使他们立刻就站到军旗后头,很快就变成了井然有序的状态。>
当旗帜被用力挥舞,所有人群情激昂,高声呼叫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猜,今天能打个痛快仗!”一个矿工捋着乱糟糟的大胡子,仰天大笑。>
“杀杀杀!杀鞑子,报仇!”一个浑身筋肉虬结的壮汉瞪着血红的两眼。>
旁边有人低声安慰他:“杀退了鞑子,日子照旧过。我把我小儿子过继给你!”>
在稍远处,一个被工匠们称作老韩的宋人,把刀扎在地里。他的武艺很好,在这几日的战斗中十分得人敬畏,故而没谁打扰他单膝跪地,喃喃低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