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23章 知府畏罪自尽(1/2)

第123章 知府畏罪自尽

延安知府并不知道,真正搞他的是张宗贤。

还以为是通判忍不住想要上位。对于苦主去巡抚衙门上告也没有放在心上。

只是安排刑房主事去把这些苦主都抓回来。

马师爷在搞定通判后,留下雨农继续监视各方动向,自己则是回到了葭州向张宗贤汇报。

张宗贤在得知已经把通判拉下了水,很是满意马师爷的手段。

至于那通判想要知府的位子,张宗贤就爱莫能助了。

事实上张宗贤也看不上延安知府的位子,他下一步想着的是延授巡抚。

不过现在刚升了官,想要再进一步得等一等了。

既然已经搞定了证据,那其他方面也应该发动了。

先有马师爷代笔给李公公写了一封信,暗示了延安知府谋夺张宗贤的产业不成,就勾结马匪想要谋命。

他们已经掌握了人证物证,向巡抚衙门检举了延安知府。

李公公看了自然明白,到时候案子去了京城,司里监的公公们必然会维护张宗贤。

不然每个月为什么又要送酒又要送香皂的。

安排完京师的准备,随后由马师爷就带着检举信,往巡抚衙门赶去。

等马师爷也到了巡抚衙门后,那通判的检举信也到了。

延绶巡抚也不拖沓,立即上奏朝廷请旨缉拿延安知府。

此时朝廷这面刚刚稳定住了辽东局势。建奴围攻开原铁岭不成,还损兵折将。就连野猪皮都受了伤。

而且因为张宗贤的提议,国库也有了补充。

朝堂上下已经从萨尔浒的大败中走了出来。

内阁收到呈报后,原想是派个巡按去办。

被司里监直接否了,内阁也不想多事,便让巡抚衙门派人将延安知府押解回京受审。

而延安知府直到进了巡抚衙门的大牢,才如梦方醒。

随后在押解去京师的路上,这知府便畏罪自杀了。那知府的后台也就没了脾气,只能暗暗记下此事。

后续刑部也就顺水推舟了解了此案,

陕西各县也都风闻了此事,都知道了这葭州知州不好惹,为了几个商人便硬是弄死了一个知府。

自此整个陕西境内,葭州出来的商队再也无人敢为难,商会整修道路的计划也顺利进行。

张宗贤的名声也在附近各省传开,越来越多的商人跑到葭州开工坊。

葭州商会的人更是对张宗贤感恩戴德,都说张宗贤是财神下凡。

对于张宗贤的任何建议都是百分百执行。

随着毛线工坊建成投产,眼看着日成斗金的工坊。

延绶镇总兵和巡抚也不再咬着粮价不放了,随后双方达成以市价的六成卖粮。

而且不仅是延绥镇的粮食,就连大同镇那面也有意买粮给张宗贤,

毕竟附近几省能吃下这么大笔粮食的就只有张宗贤了。

其他地方要么靠着运河,要么离江南近,根本不缺粮食。

虽然粮食暂时不缺了,可是进入瑕州的流民却越来越多。

即便有大量新建的工坊也无法消耗如此多的人口。

为了解决这些流民吃饭问题,张宗贤让太平号出面,招募流民在黄土高原的沟壑里挖窑洞种蘑菇养兔子。

先给这些流民编组,每十户组成一个生产队,然后提供资金支持他们种蘑菇养兔子。

毕竟蘑菇种植周期短,很快就会有收获,再由太平号溢价收购,卖到其他州县去。

而且鼓励本州百姓与流民通婚,尤其是孤儿寡母的更是给出免税政策,愿意接纳的直接免除今年的夏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