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 游汴京(二)(2/3)

,把治河的重点放在了黄河下游重要的支流汴河上。当时的汴河沟通黄河、淮河,是始于战国时的水运要道。它从郑州西北引黄河水,经过汴京、应天府、虞城、砀山、萧县,至徐州入泗水,再入淮河。一旦黄河水涨,汴河可分流黄河,保护黄河下游堤坝。”

“汴河所处亦是平原地区,黄河暴涨之时,水势凶猛,岂不危如累卵?”苏秋望着汴河高出地面一丈有余干涸的河床道。

“苏兄所言不差,治汴也并非易事。”

“王景是怎么做的呢?”颜玉好奇地问道。

“王景修筑黄河堤防后,便着手整修汴河,将河道裁弯取直、疏浚浅滩、加固险段,整修好了下游河道。然后在汴河与黄河交汇口,设立了水门。”林清平道。

“水门?”颜玉对水工一无所知,疑问道。

“为了控制黄河流入汴河的水量,他在河口以下每十里立一道水门,通过调控水门控制黄河流入汴河的水量,从而保护汴河河堤。”林清平解释道。

“这个办法好,从此再也没有水患了吧。”颜玉赞道。

“设立水门也是有利有弊。黄河入汴因水门水势减缓,也必将黄河水所携泥沙沉积于河床,故也需年年疏浚河道、修堤筑坝。前朝时,汴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从此路,乃是首承大河,故而精心整治,但到前宋末年,疏于疏浚整治,二位请看,这河底高出堤外平地已有一丈二尺有余,故而水患频发,待金军占领汴京后,便关闭了汴河上的所有水闸,堵住汴口,从此汴河日渐干涸,金明池也就变成了一潭死水,很快便干枯了。”

颜玉无限惋惜道:“这等美景竟然消失殆尽,真是让人痛心啊。”

林清平道:“是啊,当初金军围城两年多,大批人马就驻扎在都城西北的牟驼岗,军营与金明池相邻,原有亭台楼阁、龙舟画舫、奇花名木都被金军拆毁,用来烧火做饭,不能烧火的砖石也被挖出来修筑战壕,上百年营造的精美园林,只在短短一两年内毁灭殆尽。”

颜玉闻言,内心五味杂陈。

苏秋默然出神良久,落日余晖下,恍惚间那琼楼玉宇、金翠罗绮依稀可见,欢歌笑语隐约可闻。一群野鸭振翅扑棱棱飞过,将苏秋从幻梦中惊醒,望着眼前这满目疮痍之景象,不禁感叹:“昨日乐而忘忧,今日苦而思乐,苦乐交替,世事轮回,如此而已。”

一日下来,路走得不多,颜玉不觉得体乏,倒是林清平,滔滔不绝地讲了一天,只觉口干舌燥。暮色四合之时,三人来到丰乐楼,远远看去,华宇高耸,檐角交错,朱门绣窗,灯烛齐明,光华灿烂,苏秋不禁叹道:“‘矾楼灯火’果然名不虚传。”

“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矾楼。说得就是此楼吗?”颜玉问道。

“正是,前朝的遗物,只有这座丰乐楼,繁华不减当年。”林清平感慨道。

三人入了彩楼欢门,楼内甚是宽敞,一楼散铺有七八十副桌凳,楼上有六十阁儿,厅堂过道挂满珠帘绣额,显得华贵高雅。

“来客三位!”店小二将三人迎进门来,林清平引着苏秋和颜玉在散铺捡了一副座头坐下。这时,楼上一座雅阁内传来笙歌管弦之音,猜枚闹酒之声,聒噪不已,满楼可闻。

“楼上的雅阁是供富贵之人登山点花牌的,咱们就在门床马道将就一下吧。”林清平道。

苏秋和颜玉向楼上望去,见数十位浓妆艳抹,娉婷秀媚的妓女聚集在主廊上,正等待着酒客们的召唤。

“有好酒好菜足矣,若如楼上这般吵闹,我倒宁可到外面喝口清风。”颜玉正担心林清平会召几个妓女相陪,闻言正中下怀,连忙道。

过卖道:“客官点什么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