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二章 蚊子(1/3)

果兴阿的战时参谋本部,也没闲着,天天都在研究联军,探索着必胜的战术。不过结果却有点让人郁闷,经过众人多次推演,他们得出了一个让人无语的结论。果兴阿所部对比联军居然处于绝对劣势,而且战斗规模越大,劣势越明显。

因为军队编制及武器装备的原因,如果双方发生连级或以下级别的战斗,果兴阿所部可以完胜联军。但如果规模扩大到营一级,果兴阿所部虽然仍有优势,但多少要吃力一些了。如果再扩大到团一级,双方基本就是半斤八两,果兴阿的轻骑兵团还绝对要吃亏。而且一旦达到了五千人以上的决战,联军多个兵种协同作战,果兴阿所部就处于绝对劣势。

所谓大国不尚权谋,大战其实也不尚权谋。现代军队组织非常严密,不会像传统军队那样,被一个奇袭打得四散奔逃,即便中了计策,士兵们依旧会在基层军官的指挥下从容作战。所以玩一个阴招,以少胜多的事,在近现代战场上就不多见了。除非有绝对的地理优势,不然就算敌人中计,也只能占个先手的便宜,该怎么打还得怎么打。说白了,大伙就是硬碰硬,拼的是实力,看谁的军队先承受不住伤亡而已。

果兴阿所部的单兵武器以及部队编制,都远比联军先进,所以战斗的规模越小,果兴阿的优势就越大。但是一旦战斗规模放大,联军的炮兵、骑兵、工兵等多兵种优势就显现了出来。果兴阿的骑兵中,除了重骑兵营,都只能进行袭扰和追击,团战绝对打不过联军的近代骑兵。而且炮兵和工兵的单位都非常小,只有一个连,联军却都是团、中队的编制,而且还有好几个。大规模战斗中,施耐德的后装射速优势,也会被联军的人数优势给抵消掉。这样就变成了步兵实力相当,骑兵略逊一筹,炮兵打不过人家的局面。

虽然不愿意相信,但事实就是这样,果兴阿没办法像欺负洪秀全一样去欺负洋鬼子。不过果兴阿其实也不擅长指挥大规模的决战,他这方面的电影看得不多,他擅长的正是以弱战强。抗日神剧可不是白看的,内容虽然不能借鉴,但是思路可以。

“避敌主力,扰敌后援,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有生力量!”果兴阿坚定的宣布了他的战略方针。

这次有了朝廷的许可,果兴阿也不用搞什么小打小闹,安排所有军属进入兵工厂家属区避难后,果兴阿亲率大军倾巢而出。出了固安城,部队就又开始偃旗息鼓了,果兴阿可不想把联军主力给吸引过来。他的战术方针还是偷袭,只不过是把规模放大了些而已。

果兴阿坐镇武清,骑步兵团和轻骑兵团沿安平至杨村一线隐蔽部署,步兵一团和二团则在运河两岸设伏。果兴阿这次不去攻击兵站了,上次偷袭河西务之后,联军的兵站防守都非常严密,果兴阿没必要去啃硬骨头。他的目标,是往来于天津到张家湾之间的联军运输队。

僧格林沁和果兴阿都打过联军补给线的主意,所以联军对于运输队的防护非常的严密。由漕船从天津起运,经北运河送至河西务再改换陆路运输。每支运输队,都有约五百名士兵在岸边护卫,而且每个兵站都要进入休整,同时派人侦查前方安全情况。如果途中遭遇偷袭,五百人的护卫队可以暂时保证安全,同时前后相距不远的兵站,也可以派出兵力支援。这些办法对付僧格林沁是足够了,不过他们遇到了从小就学习运动战、游击战的果兴阿,这些明显就不够用了。

躲开了联军在天津和张家湾的两个大集团之后,从杨村开始到安平结束,轻骑兵团和骑步兵团,没完没了的袭击着运输队。果兴阿可不向僧格林沁一样,千八百人呼啦一下子就冲上去,果兴阿的人根本不和联军交战。三四十人的小股骑兵部队突然冒出来,对着联军来几枪,或者放两发*。也不看结果,打完了就跑,联军连敌人在哪都没看清,就挨了一闷棍。

这种袭扰,除了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