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三章 谈判(1/2)

天时地利人和的三方作用下,被大扑棱蛾子果兴阿搅和的延后了许多的北京和谈,终于在大清朝的礼部大堂里谈了起来。

大清方面,恭亲王奕欣好像准备打群架一样,带上了桂良、文祥、僧格林沁、周祖培、胜保,还有一大帮根本就是充数的各级官员,不管能不能说上话,起码人数上有绝对的优势。英法双方属员也来了一大批,不过实际能说话的,就是法国的葛罗、英国的额尔金和威妥玛。本来巴夏礼也吵着要来的,不过葛罗十分担心他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举动,以伤势未愈为借口,把他按在了大本营。

法国人因为准备不充分,再次吃了亏。他们没带翻译,虽然葛罗自己也懂两句中文,但是谈判这等大事,一知半解肯定是不行的,需要专业的翻译。英国人确有深通中英两种语言的翻译,就是之前和果兴阿斗嘴的龚橙、龚半伦。仗着有翻译的优势,谈判的官方用语就变成了英文,这让法国人非常的懊恼。当然如果大清这边有法语翻译,三方还是能平等对话的,可惜大清这边连英语翻译都临时抓来的,法语翻译更是没有。

洋文在大清可是个稀罕玩意儿,除非当作休闲娱乐,不然谁会去学这种科举不考的东西,所以会的人非常有限。广东沿海到是有许多的海盗和苦力懂英文,可是他们一个汉字都不会写,懂再多的英文也没用。因为之前的谈判,联军都是巴夏礼出面,这哥们儿粤语十级,大清只需要人翻译粤语,所以根本没准备英文翻译。谈判开始了才发现巴夏礼没来,临时抓了个稍懂点英文的小官。这个被临时抓来充数的哥们儿姓黄,是个来京述职的广东知府,他这点英语是倒卖鸦片的时候学来的,水平十分有限。被临时抓了差事,只能硬着头皮上。

谈判开始也没起什么波澜,英法的要求基本没变,就是把天津条约又背了一遍。不过新增了对于后续战事的赔偿要求,先是增开天津为口岸,再就是赔偿两国白银各一千万两,并向英国割让九龙司,准许华工出国。天津条约原本的要求都是奕欣等人的意料中事,当初都签约了,现在更是没有什么异议。双方的谈判要点,一下子就集中到了新增的三项中。

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奕欣等人是非常反感的。因为天津距离北京太近,同意洋人在这么近的地方往来通商,可是随时都有扰乱京畿的危险。不过昨天刚刚被果兴阿科普过的奕欣,很轻易的就答应了这个条件。一则天津现在被英法联军占着,洋人已经进来了,京畿生民已经被扰乱了,亡羊补牢也是晚了。二则大清现在需要洋鬼子离他们近一点,英法就是通商,老毛子可是要夺占疆土,大清需要英法的保护。有天津这个临近的口岸在,一旦老毛子欺人太甚,洋人支援起洋枪洋炮来也方便。

华工出过这项,果兴阿和奕欣都坚决反对。果兴阿是担心洋鬼子像历史上一样,在黑奴贸易衰落之后,跑到中国来卖猪仔,不想同胞被欺凌,奕欣则是被果兴阿给忽悠了。果兴阿可知道大清的官员们都是什么人,老百姓会不会变成猪仔他们才不会管。所以果兴阿告诉奕欣的是一个更神奇的理由,洋鬼子要拐卖华人到国外去,然后把他们训练成奸细再派回大清。大清的军事情报能力本来就弱的可以,果兴阿再故意吓唬,奕欣可就当了真。在果兴阿的描绘里,一群和中国人长得一模一样的华人,被洋鬼子洗脑之后,可是会混入北京城偷袭紫禁城的。奕欣怎么会不怕,林清的天理教,可就干过类似的事。要是再换上洋枪洋炮,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所以英法就算说出花来,奕欣也是坚决不同意华工出国。

各赔付一千万两,奕欣心里早有准备,同时也没太当回事。英、法可以漫天要价,他也可以坐地还钱,而且他也有自己的底牌,就是果兴阿。他之前和果兴阿商议对策的时候,就已经商量好了。所有事情他都尽量谈,谈成什么样都可以,奕欣可以尽情的唱红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