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七章 有点乱(1/2)

宫内的纷纷扰扰,果兴阿是不知道的,他一直躲在自己的大营里,带着皮润民一帮人瞎猜。其实无论怎么样,对于果兴阿的影响都不太大,只要雄兵在手,无论是肃顺当政,还是奕欣掌权,谁也不敢轻易动他。果兴阿一直关心朝局,一是因为事态的离奇勾起了他的好奇心,二是想让自己多一手准备而已。

不过果兴阿也没清静几天,奕欣刚刚见了两宫太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六品小官就上了一道折子,把果兴阿也给拉到了朝局之中。折子的内容也不复杂,就是说江南祸害未平,山东捻匪又起,这个时候不宜让大将果兴阿出镇北疆,而应该让果兴阿留守关内。这个小官曾经在奕欣门下效力,几乎是人尽皆知的恭王一党,所以谁都看得出这道折子,是奕欣对果兴阿的示好,毕竟关内随便哪个地方也比黑龙江强。

果兴阿也一眼就看出了这道折子是出自奕欣的授意,实在是太明显了。连建议给果兴阿安排的地方,都是原来奕欣曾经给果兴阿开出的价码——由果兴阿以节帅总督山东。果兴阿还真的有些动心了,山东人口稠密,有山有海,物产丰饶,基础方面的确比还是北大荒的东北强了太多。奕欣要是先付账,然后再让自己办事,果兴阿可就有些难以取舍了。毕竟肃顺怎么来都是完蛋,自己再帮他一把,让他倒台的再快一些,也算是顺应潮流。

不过果兴阿想的这些有点多余,两宫太后还坚持着咸丰压抑果兴阿的套路,肃顺更是直接拟好了驳斥的上谕。原咸丰集团的成员们,还是要秉承咸丰的遗志,对果兴阿这种现形的军阀力行打压。所以果兴阿没有等到让他总督山东的旨意,反而看到了小官被痛骂之后罚俸的结局。虽然挨骂的不是自己,但是果兴阿的脸也有点火辣辣的感觉。肃顺跋扈的风格始终如一,驳斥折子的上谕口气十分严厉,让已经动了念头的果兴阿感觉就像在骂自己一样。

奕欣到是无所谓,这样的门下小吏本来就是当炮灰用的,被罢官了都不心疼,何况只是申斥罚俸这么轻的处罚。虽然人是他派的,但毕竟说的是果兴阿的事,如今上折子的挨了骂,果兴阿肯定也不好受。只要果兴阿有这么一点点的不舒服,奕欣的目的就达到了,他根本就没想过武,他们人数最多,却没有带头的人,也就是大批的围观群众。不过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或多或少的都和前三股势力搅和在了一起。朝臣势力虽然能量巨大但是没资格上场,非常容易被前三股势力影响。有能力角逐大清最高权利的,便只有亲贵、帝后、帝胤三股势力。

帝后势力有大义名分在手,但是势力过于弱小,无力独自掌控朝政。亲贵和帝胤势力则没有大义名分,也都无力独自掌管朝政。咸丰临终的这个安排也是厉害,所有人都必须相互已存,谁也无法破坏现行的政治体制,非常的平衡。等到将来小皇帝长大了,则可以一点点的培植自己的势力,然后重新拿回皇帝的大权。

不过咸丰的设计里也有缺陷,就是完全没有给帝胤势力任何政治空间,没有行程稳定的三角形。不过他也是没办法,帝胤势力的主体便是奕欣的势力,如果在他临终的时候把奕欣放进权利核心,小皇帝的位置可就不稳了。

三股势力中,帝后势力与任意的一股势力结合,都可以稳稳的掌控大权,压制住另外一股势力,所以咸丰并没有担心帝胤势力的反弹。因为帝后势力和亲贵势力原本就是咸丰的势力,所以咸丰对于这两拨人都非常的信任,只要两宫和八大臣合衷共济,绝对可以死死的压制住奕欣。不过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最后同样源出于他的两股势力,最后会分道扬镳,出现了他不愿见到了另外一种组合。帝后势力虽然也按照咸丰的安排,完成了自身势力的培植,但是大权却落到了小皇帝他妈的手里。而且他也错估了朝臣势力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这些看热闹的也会起哄,而且他们起哄的威力非常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