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三百六十四章 淡淡的答复(1/3)

<>除了组建新政府和安排八大臣的结局,两宫和恭亲王还办了几件大事。雅文言情.首先在大学士贾祯、周祖培,刑部尚书赵光,都统胜保等人的鼓吹之下,正式确定了太后垂帘,亲王议政的政体。还做了一件配套工作,就是废弃了原来由顾命大臣主持拟定的新皇年号“祺祥”。理由是“祺祥”二字不但文义不顺、意思重复,而且还“不祥”。“不祥”的原因则是因为历朝历代从无一个皇帝的年号用过“祺”字,而“祥”字也仅南宋少帝用过“祥兴”二字,而宋少帝恰恰又是宋朝的亡国之君。所以“祺祥”二字就断不能用,内阁奉旨另拟用“同治”两字。

换年号主要是抹去顾命八大臣的痕迹而已,所谓不祥则纯属扯淡。用“祥”字作年号的绝不仅宋少帝,仅在宋朝就还有真宗皇帝曾用过“大中祥符”四字做年号,而真宗却是宋朝少见的有为之君。之所以改用“同治”,则是因为这两字不但为恭王所激赏,而且更深合慈禧皇太后之意。这个两个字,光字面上的讲头就极多,首先在恭王看来,这两个字含有“上下一心、君臣同治”的意思。而在慈禧太后看来,除了上面那层意思外,更又有两宫皇太后同治天下,平起平坐,不分嫡庶的意思。她那个没有当过中宫皇后而母以子贵的“偏庶”身份,可以借此稍作抹煞。

换了年号之后,两宫和恭亲王也是马不停蹄。内阁又奉上谕公布了两宫皇太后如何听政,以及处理各部、省奏折和“紧急军务的程序。凡是各部、省所上应该请旨办理的文件,均先呈给两宫皇太后审阅,然后再发交议政王、军机大臣商量处理意见,再于当天“见面”时将处理意见奏报两宫太后做最后裁决。遇到紧急军务,则照例及时呈交两宫太后处理。

这其实就是两宫太后与恭王在剪纸游戏中达成“权利交易”,由此皇太后取得了国家大事的最终裁定权,恭王则取得了议政权和最高行政权。慈禧自以为她获得了比八大臣时期更多的权利,实际则落入了恭亲王的算计,恭亲王可不是支持后宫干政的人,他只是不得不而已。现在面上看着,好像两宫太后权利更大了,实际上由于两宫太后、尤其是慈禧太后对朝政还很陌生,想揽权也无从揽起。因此大凡恭王主持拟定的大政方略就成了最后的决策,皇太后很大程度上处于“橡皮图章”的地位,大权实际上还是操持在恭王手里。雅文言情.两宫太后只是主动权获得了提升,实际权利和八大臣当政的时候也差不多。

慈禧在宫里掰着手指头计算自己是亏了,还是赚了的时候,果兴阿正拿着她措辞严厉的上谕游说肃顺。当了叛逆,成了众矢之的的果兴阿一点也不发愁,反而还很开心。果兴阿觉得眼下有了处置八大臣的上谕,载垣和端华又已经死了,肃顺怎么也该站到自己这边来了。肃顺也没让果兴阿失望,对着上谕又哭又笑闹了好一阵之后,肃顺终于同意与果兴阿联手。不过他也有他的要求,果兴阿必须以祖宗的名义发誓,绝不做篡逆之举。叶赫那拉氏的列祖列宗果兴阿可一点也不心疼,别说发誓了,鞭尸果兴阿都没意见。所以果兴阿痛痛快快的给肃顺发了毒誓,保证绝不会废帝自立。

肃顺也知道,果兴阿的这个誓言,也就是个心理安慰,但他也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他是咸丰的忠臣,但他也是个人啊!那边不仅是抄家,而且还对他喊打喊杀,四哥端华这个铁帽子王都搭进去了一条性命,他不和果兴阿联手,还有什么办法。

果兴阿已经在这里和肃顺耽搁了四天了,如今固安军主力已经集结,兵工厂的新装备也已经到位了,不动手开打还等什么。所以果兴阿急不可耐的要肃顺赶紧和他联名起草一份檄文,以大行皇帝顾命的身份,号召天下讨伐北京城里的叛逆奕欣。但肃顺一会说要斟酌词句,一会又说要考虑可信的盟友,总之是迟迟不肯动笔。果兴阿也不好逼得太紧,只能让肃顺慢慢考虑,他先回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