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617 【塑集-1】多细胞实验生物(2/2)

没有什么区别。要拿它治理海洋塑料,必须培养成一定规模,所以,至少在早期是需要人为保护的。

从设计到实用有很长的距离要走。能否正常发育分化,能否完成功能,是一方面;能否适应复杂的海水环境,能否抵抗复杂环境中的各种干扰,是另一方面。这些全都是未知的。

从设计上,它是一种无害的生物。但实际上,它和现有生态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将发生什么样的互动,也是未知的。

一切未知都需要做实验来探究清楚。

实验急不得。涉及到地球生态系统的生物实验需要循序渐进,因此有可能花上以年为计数单位的时间。

但在做实验之前,还得先得初始细胞造出来。

兰泽把塑集1的设计方案发给了公司同事,就开始琢磨核设施发育的不同路线。

实际上,他的实验组伙伴们现在还没做到核设施那一步。现在所做的,仅仅是让多细胞生物发育成特定的大小和形状。大小好说,形状这玩意不大听话。生物体最大的问题,是柔软时才能扩展,坚硬就难以移动。

柔软的时候,实验生物倒是成功扩展了,可是也容易变形。

而且现在的目标是让代谢产物成为特定大小和形状这意味着,代谢产物首先需要运送离开生物体。对比塑集1的塑料支架,兰泽觉得自己原先的思路好像有问题。

地球生物中,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和脊椎动物的内骨骼,都是有特定大小和形状的。他原先的思路和外骨骼有一些相通的地方,但外骨骼采用的材料,是坚韧而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的。这样虫子才好褪掉旧壳,换上新壳。

和外骨骼相比,内骨骼的材料状态似乎和核设施发育用到的材料更加接近一些。一旦塑形成功,就不轻易变形。

如果是这样的话,生物体本身只要以某种方式萎缩,沿着某个方向脱离骨骼即可,就可以留下坚硬的壳体兰泽写写画画半天,画了一大堆草图,试着想了一大堆可能性,但完全决定不了任何东西。于是他在生化编辑器中,又重新开了一组推算任务,把这一大堆的可能性用数学语言设置了一遍,用穷举法聚集其他的相关细节要求,然后开始以内骨骼的方式寻找解决方案。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