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回目录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章(1/3)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西蜀之地,自古便是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天府之国,锦官之城,自古繁华。      可是自五代起,此处兵战交加,百姓不安。      大宋立国多年,西蜀之地,反而更见艰难,只见这蜀山栈道之上,扶老携幼,尽是外逃的百姓。      山道崎岖难行,走不多时,就有人“哗啦——”一下,脚底一滑,紧接着就是一声凄厉惨叫,只见一道人影掉下了万丈深涯之中。      人群中发出阵阵叹息,却无人停下脚步,也无人过去看一下那哀哀恸哭的亡者家属。      一路逃难过来,一路不断的看到死亡,人的心,也渐渐变得麻木了。      这时候,后面山道上传来急速的脚步声,众人回头望去,却见一行大汉走来,一个个甚是彪悍,但见他们大多数挑着担子,只有几个人,手执兵器在前后左右护卫。看他们的脚步,应是担子极为沉重,可是他们在这山道却健步如飞。      大家不由地让开了一条道。有明白的人,就知道这是蜀中贩私茶的茶贩子,他们挑的都是蜀中特产的茶砖。自朝庭设立博买务后,茶叶由博买务进行专买专卖。可是蜀中种茶者十有七八,博买务收购不了这么多茶叶,茶叶的价格被压得极低,可是出蜀之后,蜀茶却是极抢手的货物,只因蜀道艰难,因此上价格也较高。若是有人走乡串户,收购茶叶带到中原去贩卖,利润便极为可观,因此虽然蜀道艰难,官府禁止,仍有茶贩组结成团伙,贩茶出蜀。      茶贩子要在官府手中抢一口饭吃,自然是极凶险的事。因此上茶贩出动,多则几十人,少则也有七八人,蜀中青城武风本就强盛,这些茶贩子也大多会些武功,在山道上走,行动极快。翻山越岭,走得都是小径,偷运些茶叶出去,虽然也有被抓或是逃跑中掉下千里栈道而摔死的,但是只要不被抓到,所得利润倒也能养家活口。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众人见他们来势极快,急急退开让开一条道,让他们茶担通过。      只是这人群中老的老小的小,未免行动不是很快捷,一个老妇人退得急了,忽然摔倒在地,一个女童忙扑上来,哭叫道:“婆婆——”忽然抬头见一个彪形大汉已经站在面前,吓得呆住了。      却见一个少年敏捷地扑上来,左手迅速拉开那女童,右手已将那老妇人一把拖起退后。那为首的茶贩子看了这少年一眼,“唔”了一声,只是行程匆匆,也无暇说什么话,就带着人走了。      等到那批大汉走远了,众人才又继续上路。      那少年扶着老妇人,问道:“老婆婆,您没事吧!”      那老妇人却半蹲在地上,咳嗽不止。那女童吓得直哭:“婆婆,婆婆,你怎么了?”      那老妇人咳了好一会儿,才喘过气来,看着那少年,感激地道:“小哥,刚才真是谢谢你了。”      那少年笑道:“婆婆,你快别这么说了,都是逃难的人。”      老妇人仔细看着他,点头道:“都是逃难的人,也难得小哥这么好心肠的人。你叫什么名字?还有什么亲人?”      那少年收了笑容,道:“我叫龚美,本来是跟着师父一起学手艺的。后来生计艰难,师父说他有个同门师弟在京城过得不错,就带我一起去京城投奔他。可是上个月师父生了一场风寒,就去世了。我一时无处可去,只好跟着大家往外逃。”      老妇人点了点头,叹道:“是啊,这日子一天比一起不好过了,也只有逃到山外,或许能过下去。小娥,过来谢谢你龚美哥哥,刚才要不是他,婆婆这条老命就送了。”      龚美看着这老妇人,似是病得不轻,再看那女童,面黄肌瘦的,实在是老的太老,小的又太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目录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