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二章难关 上(2/4)

“王主任是资深记者,我建议你到报社给刚成空间打打广告,有岭西日报地宣传,生意肯定会一日千里。”     曾宪刚道:“那就请王主任多关照。”     王辉对于曾宪刚没有多大兴趣,他应付了几句,道:“这几天我在收集一些信息,如果我估计得没有错,在九月份召开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我想到沙州来搞一个调查。”     侯卫东是周昌全的专职秘书,为了应对周昌全随时可能的提问,他天天都要看人民日报、看《求是》等杂志,以增加自己对大政方针的把握,提高说话力度,听到了王辉的话题,很有兴趣地道:“欢迎王主任到沙州,前年你的一篇文章,让省里下决心关掉了许多没有价值的开发区,这一次的调研,想必能对岭西省国有企业改革又出金点子。”     王辉笑道:“别捧我,捧得高,摔得痛,我有几斤几两,心有数。又道:“如今有份量的宣传部门都在大谈国有企业改革,按照惯例,其实都是为了十五届四中全会吹风,我看到了一个统计数据,全国16874家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中,亏损户有6599家,即使是盈利企业,相当一部分是在不提取基本折旧,不向技术开发投入、欠缴税金和拖欠贷款本息地情况下才有微利,这种情况很普遍,如何让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就是四中全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侯卫东虽然也天天看人民日报,他毕竟阅历浅些,又不是专业新闻人士,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他顺着王辉的话题道:“沙州情况与全国的情况基本一致,不谈生产经营,连职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多数的医疗费用也报不了。”     王辉道:“我山西大同煤矿,从工人到矿长。每人每月只能发放二百三十元工资,他们的口号是人人二百三,苦战渡难关,大同煤矿举世闻名,都是如此举步维艰,我想在岭西省找一个典型来解剖。下午就想到了你,没有想到这么巧,在这里就真的遇见了。”     侯卫东郑重地道:“虽然还没有给昌全书记报告,我还是大胆作回主,欢迎王主任一行到沙州调研,为沙州工业企业脱困解贫出谋划策。”     王辉笑道:“我没有三头六臂,哪里敢妄言之计,只是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整理、收集资料地工作。有一点心得,晚上我就把近期收集地几篇文章传到你的邮箱,你认真读一读,改天我们再确定采访调研内容。”     王辉与侯卫东等人交谈的时候,曾宪刚插不上嘴,他静静地听着几人交谈,在餐厅明亮的灯光之下。倒显得很深沉。     吃过晚饭,侯卫东与王辉、曾宪刚等人挥手告别,开着车,回到了家中。与小佳聊了一会天,打开邮箱查看了王辉传来的文章,侯卫东又在网上进行了搜索,将相关文章都贴在一起,做了一个专辑。     忙着这些事情,侯卫东暂时就将岭西地李晶以及肚里地孩子忘掉了。     星期一,睁开了眼睛。看着窗外斜斜的阳光,生活固执地回到了原有地轨道,侯卫东早早地起了床,洗漱完毕,与小佳说了些温存的话,便离开了家门。,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尽管昨晚一直在看文件,将李晶暂时忘掉,可是在走下楼梯的时候,李晶的身影又从空中飘了过来,顽强地出现在侯卫东的脑海中。     这位曾经与侯卫东毫无关系地女人。偶然的原因让他俩发生了交集,又由于有了亲骨肉而永远与侯卫东联系在一起,成为彼此生命中无法分开的人。而侯卫东不能给李晶以任何承诺我和名份,虽然李晶也并没有索取过,但是侯卫东想到这一点就觉得异常沉重。往日轻快的脚步变得稳重了许多。     “我从骨子里还是一个传统的人。没有当坏人的素质。”侯卫东自我感叹道。     司机马波等到侯卫东上车,道:“侯主任到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