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二章面对面 下(2/3)

,另一个是我姐夫的,还有一个是我堂哥的,我受他们两人所托,来向侯书记汇报工作。”     侯卫东道:“不管是三人还是一人,只要遵照省政府的文件,县委县政府都支持。”     李东方这才接着资金的话题:“一次性投入上千万资金,对于我们这种私营企业来说,确实难以承受,我们三人通过各种渠道只筹措到一千万,还有整整二千万的缺口,对这二千万的缺口,我是这样考虑的。”     “一是希望政府能在税收上对技改项目有支持,今年的税收能减一部分,退一部分,这些资金可以做为第二年地技改资金。”     “县委正在研究此事,税收上的优惠应该能够体现出来。”     “二是希望县委县政府在银行与企业间牵线搭桥,私营企业不管发展得再好,银行也不愿意贷款,这是对私营企业的歧视,从成津地情况来看,磷矿企业是最优质企业,却由于私营企业的原因,贷款很难,如果政府能出面帮助贷款,技改资金也可以解决一部分。”     侯卫东到成津来工作,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整治矿业秩序,自然就对磷矿企业先天性地持有怀疑、警惕的态度,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他对“整治磷矿”这个命题持有了三分疑问,先后提出了“绕过磷矿问题解决磷矿问题”“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这个原则是工作思路,同时也反映了侯卫东对“整治”问题的真实看法。李东方离开以后,侯卫东忍不住从抽屉里拿出了章永泰日记地复印件,里面有一段话,他看了多次。,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在成津的磷矿在发展过程中充满着血腥味。人们就如苍蝇一样追逐着磷矿,为之疯狂,为之陷入犯罪地泥淖,甚至不惜下地狱。”章永泰的字写得很好,这一段文字更是龙飞凤舞、行云流水,显示了其激愤的心情。     侯卫东读了数次这段文字,此次认真倾听了李东方的想法,再读这一段话,感受又不一样。     翻来覆去地想了一会。侯卫东站起身,摁灭了手中的香烟,暗道:“认为私营企业都有原罪,这是思想家和哲学家才有的想法,我只是一位普通的县委书记,不管原罪。只管现实地企业发展和现实地犯罪。”     秘书杜兵见侯卫东出门,忙道:“侯书记,到哪里去。”侯卫东挥了挥手,道:“我到蒋县长哪里去坐一坐,你别跟着了。”     杜兵还是有些讶异:“侯卫东到成津半年了,这是第二次到蒋湘渝办公室”     与蒋湘渝见面以后,侯卫东道:“这次省政府要求整治磷矿,现阶段我们可以树典型,好地典型,坏地典型都要树起来。”     蒋湘渝呵呵笑道:“看来侯书记已经有了具体人选。”     总体来说。侯卫东对蒋湘渝这个搭档还是很满意的,尽管蒋湘渝过于耍滑头,可是耍滑头总比处处掣肘好得太多。“我看了你送来的材料,又与李东方谈了具体思路,如果他真的按照省政府文件要求搞了第一期技改,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     蒋湘渝话中带话地道:“好典型树起来容易,如果出了问题就不好办?”     “我树地是执行省政府的典型,其他方面不管。如果真有问题,有什么问题就处理什么问题,并不影响技改。”     “坏的典型?”     “万年发磷矿,这个方杰还真是狂妄,不让检查组进门,还让人刺伤了水厂的厂长,没有比这更坏的典型了。”     蒋湘渝道:“侯书记,你树的典型可是表兄弟,李太忠是李东方的爹。是方杰的姑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龙生九子各不同。何况是姑表兄弟。”侯卫东并不是太在意李东方和方杰的关系,让他感兴趣的是这一对姑表兄弟对待省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