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十三章无心之柳 五(2/3)

的情况?”     对于先修哪一条路,县里意见并不统一,李县长分管交通,已经做了两套方案,其中一套就是在94年修通上青林公路。     马县长背靠在沙发上,眼睛余光似乎看了侯卫东一眼,就专心听秦飞跃讲解,秦飞跃显然经过了精心准备,汇报得很是流畅,也抓住了重点。     马县长表情严肃而专注,秦飞跃汇报结束后,他道:“现在看来,修上青林公路有三个好处,一是将青林、李山五个镇连结了起来,二是盘活了上青林的矿产资源,三是上青林公路的毛坯已经弄出来了,可以为县里节约一大笔经费。”     侯卫东暗自佩服:县长就是县长,一语中的。     “以我的看法,交通建设年,并不是全县每个镇都同时修路,还是应抓住重点,集全县之力,先将连接沙州和吴海等地的干线上档升级,李县长,公路等级一定高,修一条就要成一条,彻底改变益杨县对外交通不便的现状。”     马县长又道:“至于上青林公路,虽然有很多优势,但是毕竟是局部问题,先放一放,就不纳入94年计划。”,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侯卫东心里一急,就看着秦飞跃。     秦飞跃心里也急,他字斟句酌地道:“马县长,上青林山上有石灰石和煤,储量极大,如果开发出来,五年之内,至少可以增加五百万税收。”     马县长很舒适地靠在了沙发上,道:“县里经费也捉襟见肘,只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先修通干线,这个方针不能变,新来的祝书记支持我的想法。”     听马县长这样说,秦飞跃也就不好多说。     侯卫东在一旁大着胆子道:“马县长,在镇里组织下,三个村投劳30万人次,已经将上青林公路基础挖出来了。”     马县长反问道:“50万人次,这个数据怎么来的?”     侯卫东对于修路的各项数据烂熟于胸,道:“上青林总人口七千五百六十二人,三个村每天出劳力一百五十多人,每天就有近五百人,从十月初开始修到现在,除去下雨天,有近九十多天,出劳也就有50多万人次。”     马县长眼中闪出了一丝赞许之色,问道:“误工费等费用如何解决?”     秦飞跃连忙道:“由于没有路,上青林守着宝山受穷,所以,镇里组织修路,上青林群众一呼百应,都愿意无偿投劳,误工费、青亩费一分钱都没有要,而且中午自带伙食,镇里解决的主要是**、图纸以及必要的工具费。”     马县长提高语气道:“青林镇这种不等不靠的做法就值得肯定,有些乡镇眼睛就盯着县财政,道路破烂不堪,也不想着派人维护,前一次和高主任一起吃饭,高主任也表扬了青林镇的同志,还提到了一个新分来的大学生。”     马县长指着侯卫东问秦飞跃,“高主任就是表扬的他吧。”秦飞跃就介绍道:“这是侯卫东,去年公招的大学生,是镇里修路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得到县领导的亲口表扬,侯卫东只觉一股热血从脚底直冲脑门,虽然是冬天,背上已经渗出汗水了。     “我这个人,最喜欢鞭打快牛,当然,也要给快牛吃草,既然青林镇修路的愿望这样强烈,又有这样的基础,县里也考虑一部分资金,李县长,给多少,你定个数目。”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李县长“呵、呵”笑道:“上青林公路是山岭重丘道路,我建议修成泥结石路面就行了,上青林公路总长有多少?”     秦飞跃达到:“目前修了十四公里,如果修到最远的望日村,就在二十公里左右。”     李县长算了算,道:“现在流行三点式,这一次修路还是来一个三点式,县里出钱,让交通局组织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