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百六十章火灾 中(2/3)

现起了母亲刘光芬的音容笑貌。     小时候在乡镇里,出派出所不远处就是一块山地,老乡嫌没有水,就种了些杂树。母亲就将这块地要了过来,带着侯家三兄妹开荒,没有水,就在山顶修了一个水塘,类似于现在的水窖。雨天蓄水,然后用这个水窖的水来浇菜。     在侯卫东的记忆之中,一年四季,这块菜地都充满了绿意,莴笋、白菜、蕃茄、四季豆等菜轮番出现在家里的餐桌上。     母亲还在山顶种了好些花生。收获花生的时候,侯家三兄妹就如过年一般,先在收获现场吃鲜嫩的花生,回家以后,母亲又用盐水煮花生,煮好的盐花生奇香无比。再选大粒的花生晒干,放在口袋里。     侯卫东只要嘴馋,就偷偷去抓一把,不知不觉中,大袋的花生便吃剩下一小半,母亲知道小三偷得最多,也不管。     抽着烟。偷在沙发上想着小时的趣事,侯卫东心口隐隐着痛,很快就要手术,也不知手术效果如何?     各种情况汇集以后,通稿也写了出来。侯卫东仔细斟酌以后,修改了两处,这才安安心心在沙发上睡着了。     六点,电话铃声响了起来,侯卫东从沙发上翻身而起,走到桌前,习惯性地看了来电显示。,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周省长。您怎么也在办公室里。”     “时间晚了,就在办公室眯一眯就行了。”     侯卫东放下电话,洗了脸,整理了衣服,来到了周昌全办公室。     周昌全一夜未眠,眼袋特别明显,整个脸看上去有些浮肿。     看了他这模样,侯卫东脑海中不由浮现起初见周昌全时的情景。那时周昌全还是沙州市委书记,眼神锐利、思维敏捷、意气风发。如今锐气渐退,尽管仍然睿智,已让侯卫东这位身边人暗自叹息。     周昌全道:“走吧,我们出去吃早饭。小楚还在睡觉,年轻人睡眠好,不管他了。”     侯卫东在当秘书之时,只要到了岭西,总是在外面吃早餐,而不在宾馆吃千篇一律的早餐。他估计周昌全想在外面吃饭,就问道:“老领导,吃点有特色的。”     周昌全揉了揉眼屎,道:“好久没有吃豆花饭了,我知道在大院拐角,有一家土豆花,味道很好。”说着豆花饭的滋味,他不禁舌底生津,由于肠胃不好,家里那位并不准他吃得太辣,更不准他在外面小餐馆吃饭,而他偏偏喜欢小餐馆的氛围和味道。     由于时间还早,坐电梯下楼,没有遇到人。     出了大院,两人仿佛飞出笼子的小鸟,在街道上快活地走着,侯卫东初到岭西,自然没有人认识,周昌全贵为一省之副省长,也时常在电视里露面。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国内也成了赢家通吃的社会。岭西人只记得省委书记和省长,市委书记和市长,而对副省长和副市长的面容就很模糊了。     来到了转角小店,店名是“益杨豆花”,看到这个店名,周昌全开玩笑道:“这可回到你的老家了。”     侯卫东在上青林之时,吃惯了姚瘦子家的豆花饭,今天见到了案板上红红的油辣椒,绿绿的葱头,白白的蒜粒,还有芝麻油、生菜油等,食欲就上来了。     吃得嘴唇红油、满嘴豆花和饭香,周昌全额头上亦有了汗水,出了小店,一扫萎顿。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省政府下决心整治城中村,决策是正确的,朱省长把这个担子交给我,我就把这个重任交给你,要漂亮地完成这件事。”周昌全背着手,边走边说。     侯卫东趁着这个时机,问道:“整治城中村,这事名正言顺,虽然涉及面广,但是还不能上升到省长亲自关注。老领导,我没有想透这个环节。”     周昌全抬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