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八十二章 正德四年(上)(2/2)

·金縢》的时候没有质疑过书里的典故。

《金縢》里主要歌颂了周公的高尚品德和圣人情怀。其中,在周公被成王怀疑时,出现了“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等异象,直到成王亲自出城迎接周公时才复原。

虽然程颐说过这篇文章“意多浅晦”,不可尽信,但架不住这篇文章在尚书今文经里,历代都是被学子学习的经典篇目之一。

就从这篇文章里,就可以得出所有的所谓“天人感应”都是放屁,而且他们已经不是当时的那个毛头小子了,于情于理都不应该再去相信这个荒谬的说法了。

可是现在李东阳突然明白了。

杨廷和过来说这一句话,并不是他信了天意,而是人事本来就如此啊。

当今陛下,怎么说呢?

李东阳觉得,用一句大逆不道的话来讲,就是“望之不似人君”。

连当今天子都没有天子的样子,下面的臣僚官员又怎么能做好呢?

而下面的官员做不好,民不聊生的几率又上升了一些。

倘若现在还是孝宗皇帝在位,即使宁夏地动,他们几个人都不会这样想,而一定会对赈灾充满了希望。

可当今陛下,真的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

“好了,”李东阳知道,无论如何,他们在私底下就算有这个想法,但也绝对不能说出来,“介夫,你我二位都当过陛下的老师,如今只能尽为臣的本分,是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矣。”

“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呢?”杨廷和也有些感慨,他的目光不由得穿过李东阳公房的窗户,看向了远处无云的蓝天,似乎想起了当年自己当朱厚照老师的情景。

“唉。”李东阳见杨廷和开始感怀,也有些触动,但终究没有继续感触下去,“介夫,为今之计,我们只好尽量维持了。”

“宁夏地动就那样处理,让户部依例拨钱拨粮就是,再不济还可以派堂官或者御史过去,总归是有办法的,”杨廷和想了想,还是把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只是马上就要过年了,也不知道明年会怎么样。”

杨廷和知道李东阳是肯定不会把自己和他的这些话说出去的,现在说出自己的担心之后,杨廷和明显轻松多了,甚至都可以饶有兴致地看着李东阳,等着他的回答。

“明年自有明年计,今年先办今年事,”李东阳叹了口气,并没有正面回答杨廷和,“不过介夫,你今年有没有感受到京城这边又冷了些许?”

杨廷和点点头。

他自然是感受到了,去年从南京过来的时候还有些不适应京城的冬天,但他现在感觉今年好像更冷了。

“从弘治年间,这冬天就越来越冷了。”李东阳起身望天,不禁叹了口气。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