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048 两宫皇太后(2/2)

时活个二百多岁应该没啥问题。

也正是有了寿命上的优势,洪涛才敢不急不忙的等着继位。在他的计划里,前面五十年啥大动作都不用有,先把安全防护工作做好,然后慢慢耗着。

啥权臣、独相、阉党、东林党、浙党,老子活活把你们耗死,连主张带思想一起湮灭!对和错现在说没用,五十年、一百年之后看谁还活着,谁就是真理!

虽然计划赶不上变化,一时没忍住亲手把这一世的亲爹给弄死了,提前登上皇位。但计划的整体结构依旧不会有太大变动,主基调还是慢慢耗慢慢打基础,能改则改,不能改就先放一边。

唯独孩子坚决不能要,现在让生母高兴几年,将来却会害了孩子一辈子。既然无法两全,那就只能趋利避害,对不起母亲一次了。

万历三十二年三月,皇帝下旨,以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叶向高进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李贽因修撰通译《论语》有功,赐太常寺博士掌四夷馆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

朝臣们对于这两个人的基本情况都知道,对于升他们的官也无大所谓。东宫旧臣跟着皇帝升官是惯例,且一个五品一个从七品,都不是啥大官。

可一下子加了大学士衔入内阁就不能不让人羡慕嫉妒恨了,此时如果三位内阁大学士能据理力争,朝臣们大部分都愿意跟着一起起劝谏,阻止这两个小官一步登天。

结果沈一贯、沈鲤、朱赓连个屁都没放,更没有行使封还圣旨的权利,痛痛快快按照皇帝的意思执行了,半句怨言也没有。

这就不得不不让人多想了,叶向高和李贽的入阁,到底是皇帝的意思还是内阁的意思呢?可是找来找去又找不到疑点。这两位都不属于朝中的任何一派,把他们弄进内阁对三位大学士到底有好处还是有坏处一时半会看不清。

尤其李贽,根本就是个举人出身的致仕小官,看谁都不顺眼,逮着谁骂谁。突然被启用,除了在四夷馆中帮助做太子时的皇帝翻译论语建立了感情,确实也没别的解释了。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