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八十八章 当世第一峰,谁是真无敌(1/7)

《礼记》有言,春见曰朝,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

最开始之时,天下诸侯、群臣百官面圣都在清晨。

所以被称为“早朝”。

其又有大小之分。

平素奏事议政为小朝会,乃是每日例行之常事。

一般卯时就要起来洗漱,穿戴官服,前往皇城宫门前等候。

正所谓,五鼓初起,列火满门,将欲趋朝,轩盖如市。

意思是五更时分,便有小吏敲响官街鼓,开启各座坊门。

文官可乘轿,武官能骑马。

前者要正三品,后者得正四品。

人道皇朝的法统下,并非君王才有勤政的说法。

百官也不可懈怠。

按照景朝律例。

内外官员应点卯而不至,笞二十小板。

若无故缺席三日以上,罪加一等,杖打一百大板。

当差尚且如此,更遑论上朝了。

大统六十五年秋,立冬之前最后一场大朝会。

人声鼎沸,熙熙攘攘!

一顶顶打着旗牌的软轿,宛如上元节小河里流淌的各色花灯。

沿着四面八方的高门府邸汇入御道,齐齐涌向皇城脚下。

为首者,自然就是朱紫官袍的六部大员,内阁宰执了。

他们从轿子里头出来,站在长达十九里的御道起点。

于此处转身回望,或者登高远眺,可以窥见一条极为壮观的中轴线。

九经九纬前朝后市,融入堪舆风水的天象格局,莫名有股子磅礴浩荡的巍然厚重。

即便是五重天的宗师,行于其间,也会隐隐感觉到似有若无的压制气息。

好似走在别人家的屋檐下,平白矮了一头。

据好事者传言,天京三十六坊的规整布局,乃是出自于钦天监之手。

既是一等一的风水格局,也是厉害到没边的惊神大阵!

能够镇压宗师!

“今日的大朝会,规格应该是近二十年来最高了。”

人流长龙的末尾,一名八品小官与好友交头接耳道。

皇城门外。

竖着两座牌坊。

文官、武官泾渭分明。

好似隔着象棋的楚河汉界,分列两旁而立。

兵部、刑部一众大员面无表情,位于左侧。

礼部户部翰林院等衙门,则前后有序站在右边。

似他这样身着鹌鹑补子的八品小官,莫说靠近那两座牌坊。

便是想往前挪一挪脚步,都难。

十九里长的如龙御道,除去文武百官。

早已被各式马车、各样软轿挤得满满当当。

又有一众仆役三五成群,围成一方小天地。

远远看过去,尊卑明显。

就好像依照家世、品秩、爵位高低,所划分出三六九等的一个个圈子。

因此也有人开玩笑道,如果祖坟冒青烟,能够攀附大朝会前三排的大员。

无异于背靠一棵参天大树好乘凉,前程自然似锦。

“噤声!祸从口出!你可长点心吧,没瞧见执掌一部的那些贵人都是泥菩萨过江的担忧神色!

此次的大朝会,可不好过!”

旁边的好友横了一眼,用力扯动八品小官的宽大袖袍,示意他不要多言。

不下千人的壮阔“江河”中,他们连小鱼小虾都算不上。

朝堂若有什么大风大浪,往往最容易被波及牵连,落个粉身碎骨的凄惨下场。

城门紧闭,尚未开启,更没有听到鸣响的鼓声。

浩浩荡荡,宛如两股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