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七章 蒋济送信 百年基业(3/4)

所有内容之后,他的脸上已经浮现惆怅与深思之色。

在这封信中,曹丕先是开门见山的言明他写这封信的目的:

那便是他希望刘备能释放在西城一战中,被糜旸所俘虏的夏侯尚、满宠等人。

当然曹丕不是小孩子,他知道他写这封信的目的在于交易。

所以在这封信中,他亦点明了他作为交易的筹码。

曹丕拿来交易的筹码,不是金银财宝,亦不是土地。

而是当年当阳一战中,那些被魏军所俘虏的刘军将领的族人家属。

看着曹丕在信中拿出的这个筹码,刘备的思绪不禁飘回到那个充满动荡与血腥的下午。

那一战上万刘军,最后只剩下刘备等十数骑成功逃脱。

而在那一战中,跟随刘备日久的诸位将领的族人家属,要么被魏军所杀,要么就是被魏军所俘虏。

当初曹操之所以不杀刘军将领的一众族人家属,想的无非是利用他们来扰乱刘军将领的心,特别是那些刘军阵营中元从派大将的心。

关张赵糜简孙刘等这些姓氏,是最早辅左刘备开创大业的元勋之臣,亦是刘备早期阵营中的最中坚力量。

但可惜的是,曹操低估了忠义二字的分量。

可是尽管最初的目的不能达到,但曹操感念于那些元从大臣的忠义,所以倒也是没有下令残害他们的家属族人。

因此至今那上百位一众季汉元从大臣的族人家属,还一直在邺城关押着。

当刘备知道曹丕是以释放那些人为筹码后,刘备的脸上很明显浮现了意动之色。

在当初最早跟随他的一众元从大臣中,有很多人已经不在了,例如简雍、孙乾、关羽等人。

而相比于关羽,简雍与孙乾的下场是十分悲惨的,因为他们在死了之后,没有家属为他们送终。

他们还存活在世的的家属现正在邺城关押着。

人死而无亲人送终,这是世上最悲伤的一件事了。

当初简雍与孙乾死的时候,刘备感觉最对不起他们的,也正是这件事。

而不单单是简雍与孙乾二位元从大臣,其他元从大臣也都或多或少有着这种遭遇。

这对重情义的刘备来说,一直是他心中的一根刺。

从感性方面来说,曹丕拿出的这个筹码就已经让刘备十分意动。

当然身为帝王的刘备,当然不会单单从感性方面思考问题。

在这封信中,曹丕还说明了一个让身为帝王的刘备颇为意动的原因。

“名为元从,实为宗亲。宗亲维国,古今定理。”

曹丕为何会那么肯定刘备一定会与他做交易呢?

他的底气就是来源于这句话。

曹丕或许没有很好的韬略,他的心胸也并不宽大,但他的政治智慧定然不低。

他与刘备同为帝王,都深知宗亲对于一个王朝的重要性。

正因为如此,所以哪怕曹丕本人颇为忌惮宗亲,但是对于他信任的宗亲,他可是一向不吝啬赋予大权的。

宗亲是稳定国朝的重要屏障。

而刘备建立的大汉与曹魏相比,却有着一个很大的不足。

虽然天下间的汉室宗亲是很多的,但是刘备的身边几乎没有什么本族的宗亲。

在刘备建立的大汉未统一天下前,那些散布在天下的汉室宗亲是靠不住的,例如刘晔、刘放甚至刘巴。

这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