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零二章 法邈惊慌 上书成都(3/4)

这种经历是很宝贵的。

就如现今的大魏来说,曹真其实就是曹氏宗亲中的二代,但他的成就却可以与曹氏一代相比拟。

难道其他与曹真同辈的曹氏二代,就全都不如曹真聪慧吗?

并非如此,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之前未跟在曹操身边深深历练过而已。

要不是有着这层缺陷的话,历史上司马懿是没办法那么容易篡权的。

而这种现象,从法邈的身上可以知道,在当今的大汉中也是存在着。

这也是历史上造成季汉灭亡的原因之一。

幸运的是糜旸因为个人的造化,他虽属于二代,但却没有这种担忧。

这也是刘备能放心让糜旸担任梁州牧的真正原因。

在安抚下法邈之后,糜旸马上做出了他的应对:

“传令下去,明日一早,全军拔营返回南郑。”

“另外将军中的斥候全都派出去,观察着关中的一举一动,若有异常及时来报。”

“另外你马上写好一道奏疏,将魏军即将大举进犯梁州的消息送回成都。”

听到糜旸的三道命令之后,法邈马上会意回到坐席上坐好,并开始摊开帛书书写起来。

魏军不知道何时会大举进攻,在这种情况下,身为梁州牧的糜旸及时回南郑坐镇当然是第一要务。

至于派军中斥候进一步探查魏军的异动,也是应有之义,这可以让己方不过于被动。

而关于糜旸的最后一道命令,法邈以为糜旸是想向成都求援。

毕竟目前梁州的大军并不多,而且需要守备的地方太多。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法邈停笔问糜旸道:“臣要派出信使,让邓主簿快速率军回返吗?”

就在不久前,在糜旸的命令之下,邓艾领着五千梁州及一众梁州中的新兴派将领南下。

按照时日推算,邓艾的大军现在还走不远,若派快骑去追的话,是追的上的。

在法邈看来,现在梁州即将面临大敌,糜旸又有向成都求援之意,那么召回邓艾大军加强梁州防备也是正常的。

只是糜旸在听完法邈的进言后,他却摇摇头说道:“不必。”

见糜旸是这种态度,法邈意欲再劝,可是糜旸却先一步言道:

“之前孤拨调五千大军南下时,就曾考虑过汉中防务一事,五千兵马在不在汉中对孤来说,并无什么分别。”

当然糜旸也知道法邈会作出如此建议的缘由,因此他便加了一句道:

“况且现在,成都还会有什么援军吗?”

糜旸没有托大。

调拨兵马南下协助诸葛亮,乃是糜旸率先提议,诸葛亮首肯后的决定。

以诸葛亮的性格,他能首肯糜旸调拨五千兵马南下,肯定是经过精密考虑的。

尽管目前汉中就剩下两万五大军,但对诸葛亮与糜旸来说,这在他们看来,并不会对汉中的防务造成太大影响。

益州目前也的确需要五千梁军的协助,这一点也不容忽视。

当然之前糜旸之所以会提出调拨五千大军南下,一方是真心想协助诸葛亮,另一方面也是想减轻汉中的后勤压力。

均田制是个好制度,但涉及到土地制度的改革,一开始肯定会造成大量存粮的流失。

可以这么说,要不是之前踏平许多世家豪族,得到了他们的存粮,现在的梁州早已经缺粮。

在这种情况下,调拨五千大军南下也是一种现实需要。

糜旸觉得以他师父的节操,他应该做不出来南下的梁军自筹粮草的这种举措吧

因为地位的差别,法邈考虑的不如糜旸全面,他也不知道糜旸心中的诸多想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