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四章 赏封齐侯 天水羌乱(2/4)

亮主政的权力格局,也渐渐被大汉上下所接受。

可谁能想到,就在收复长安之后,刘备会赐予糜旸录尚书事的权力。

尚书台自世宗以来,就已经逐渐成为大汉行政的中枢机构。

而刘备让糜旸录尚书事,等于是让糜旸可以名正言顺插手尚书台的政务。

当然目前尚书令是马良,可那又有什么用呢?

昭宣二帝时,大汉亦是有尚书令的,可那时全国的政务却是由同样录尚书事的大将军霍光一言而决。

从这事例足以看出,只要刘备、诸葛亮不插手,那么在对全国政务的处置上,糜旸是拥有一票决策权的。

本来糜旸身为大将军,就掌握着大汉近七成以上的兵权。

现在糜旸又拥有了录尚书事的权力,那么就等于是糜旸在事实上,几乎将当下大汉的军政要权皆一把掌握在手中。

以目前的政治格局,恐怕大汉中能在权力方面能对糜旸产生制衡的,唯有刘备与诸葛亮二人了。

一道封赏诏书,让糜旸既成为人臣中的荣誉之巅,又成为人臣中的权力之巅。

这样就不奇怪为何当刘备对糜旸的封赏诏书传出去后,会引起朝野上下的一片震惊了。

糜旸今年才多少岁?

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加之人心各异,众多汉臣中不是没有对刘备的封赏有所微词的。

可那些汉臣的异议还未传到刘备的耳中,就被大部分的汉臣所驳斥的体无完肤。

反对者:「大将军年纪尚轻。」

支持者:「大将军为大汉收复了长安。」

反对者:「身为人臣者,手中权力不可过盛。」

支持者:「按大汉祖制,大将军录尚书事本是常理。」

反对者:「车骑将军还未录尚书事!」

支持者:「大将军收复了长安。」

反对者:「......」

无论反对者提出什么样的反对理由,支持糜旸的人也不扯其他的。

他们要么拿祖制说话,要么拿糜旸收复长安的功劳说话。

在支持者的专注之下,一些反对者很快败下阵来。

不是他们的口才不行,实在是单单「收复长安」四个字,就足以让他们哑口无言了。

不过那些反对者也得感谢肯用言语反驳他们的大臣。

那些反对者不知道的是,当军中的将率知道他们有言语对糜旸不利后,情绪可就直接炸了。

对拿下长安有大功的魏延就曾公然提着刀走在长安城内的大街小巷,一脸虎视眈眈地寻找着那些「小人」。

这是性情暴躁的魏延做出的举动,可要是让那些反对者的言论继续发酵下去,估计就算是性格沉稳的大将,也不介意「长安仗刀行」一番的。

军中大将之所以会如此维护糜旸,除去他们发自内心的敬爱糜旸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糜旸能获得如今的权力,主要靠的就是指挥汉军北伐大胜,收复长安的功劳。

而反对糜旸执掌军政大权,不就是在间接忽视糜旸立下的大功吗?

要是糜旸的大功都能被忽视,那么这一年来跟随糜旸出生入死的众多汉将呢?

挡人利益,如同杀人父母。

大汉当下有个不容忽视的利益团体,他们的名字很是响亮——军事勋贵!

大汉可不是大宋,大汉的军事勋贵发起狠来,就连天子也得头疼不已。

在众多大臣的支持下,刘备的封赏诏书最终平稳落地,而糜旸也正式开启了他忙碌的

生活。

刘备已然正式下诏,要将大汉的国都迁回长安。

可刘备下一道诏书倒是很轻松,糜旸却要忙个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