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五十六章 他似不德 张昭叩阙(2/4)

刘禅的这个答复,听得他身后的黄皓黑线密布。

不是说黄皓认为糜旸说的没道理,只是刘禅是太子呀!

况且糜旸将建言的事放在来日,那么对糜旸的话,就不能单纯以太子的身份来回答——太子来日会是何等身份,不是显而易见的事吗?

而身为一国之君,怎么能对大臣如此言听计从呢。

黄皓在二人身后可是看的清清楚楚的,方才刘禅哪怕是一点犹豫的表现都没有。

这。

刘禅可不知道黄皓心中所想,在随着糜旸继续前进了一段路程后,刘禅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刘禅拨转马头,让自己更靠近糜旸一些,然后小声地说道:

「在我来长安的路上,太常许慈曾给我写了一封信。

他在信中说,表兄有跋扈之态。」

刘禅的「告密」若是被黄皓听到,他估计得跌下马去。

就是糜旸在听到刘禅的「告密」后,他的表情也有些惊讶。

糜旸知道许慈是因为何事,才向刘禅暗中参了他一本。

许慈的这个举动,糜旸之前也不是没想到过。

毕竟许慈不但是太常,还曾教导过刘禅一段时间的经学。

可糜旸就是没想到,刘禅会将这件事告诉给他。

看着头都快拐到自己身上的刘禅,糜旸不由得问道:

「那阿斗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呢?」

糜旸不问还好,一问刘禅的脸上就浮现出以往极少显露过的怒色。

「我看许慈是在胡说八道。

他是在污蔑表兄。

他是一个不德的人。」

连续三句话,刘禅直接表达了他对许慈的看法。

从小熟读经书的刘禅,是知道白马之誓的存在的。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正常情况下刘禅应该是要理解许慈的苦心的。

可刘禅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历史上的刘禅,曾用大汉帝王的名义,为身为臣子的诸葛亮立了一座庙。

这件事乍听起来好似没追封关羽为王一事严重,但实际上要想做这件事,刘禅身上背负的阻力与压力更大。

因为违背白马之誓,说到底是最多算违背祖制,况且违背祖制的汉家帝王多的是。

而为臣下立庙,这违背的是礼制!

违背礼制与违背祖制,完全不是同一概念的事。

祖制是一家一朝之事,礼制是维护古代社会稳定的基石,是两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共同遵守的规则。

不管你是哪朝哪代的,只要身在封建社会中,都一定会受到礼制的约束。

而要是有帝王胆敢违背礼制,就不要说在世时会遇到什么样的阻力,就是去世之后,也会被后世的无数士子反复抨击。

刘禅的性格是优柔,可一旦他为爱奔赴起来,那种不顾一切的态度,任汉家历代哪一位帝王看到了都得称呼一声好家伙。

刘禅都敢违背礼制了,还会在乎祖制吗?

祖制是很重要,可在刘禅眼中,远远比不上一些人重要。

在了解了这些后,也就明白了为何刘禅为何会那么讨厌许慈。

在得知刘禅对许慈的看法后,糜旸又不禁问道:「那阿斗准备如何处理这件事呢?」

糜旸的询问让刘禅想了想,他很快地就给出了答案:

「不德的人,不应该再留在以德为本的朝廷。」

刘禅的话让糜旸哑然失笑,却也让糜

旸进一步认清了刘禅对他的信任。

这让糜旸心中的那个谋划,又多了几分把握。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刘禅不断主动找糜旸谈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