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零一八章 当官好(2/4)

打个欠条。还不上了,自己就多几亩地,人家还得感谢王大善人,口呼高义……

看过了房子,见全了早早起来做事的人,王言撑着油纸伞,却不是丁香一样的姑娘,就如此穿着中衣,披着狐裘大衣出了大门。

烟雨朦胧,远山若隐若现,一条小溪流经村庄,村落的几十户人家落在溪水两旁,建筑都是木石材质,很有风格,房顶冒着炊烟。深吸一口气,便是湿润清新的空气经气道浸至心田,真正的天然。

这场面如临画中,美的很,这感觉如在云端,也是舒心无比。

可但凡要是有点儿心,想一想那几十户的炊烟下,都是没有多少米粒儿的稀粥,就连佐餐的酱菜都不忍多下两筷子,如此有意境美景,也就再没了欣赏的心思。

不过王言不同,他欣赏的很好。

这是成竹在胸的自信……

“少爷,用朝食了。”

管家王福礼慢吞吞的走了过来,对着王言的背影拱了拱手。

这是老人了,现年三十八岁,在王家干了二十余年。在王家娶亲,在王家生子。

“好。”

王言回了一声,四方步慢悠悠的转身回去,“听说前些日子给有金大哥寻了媒婆子,可有中意的?”

“劳少爷挂念,还没有回信,想来还得些日子。”

“有银也快到了年纪,不如一起给他也相了。附近寻一块地,给他们兄弟俩都起个大房子,人找佃户,材料采买账上支用,争取今年办好,早点儿抱上大胖孙子,也省得你们两口子惦记。”

“这些年吃用都在家里,我们也攒了不少,娶媳妇的钱还是有的。”

“做了这么多年,都是一家人嘛,算我的心意。”

管家笑着点头,转而说道:“少爷今年业已十八,也要考虑婚姻大事了。”

“早起时栋梁说当官好,说书中自有颜如玉,还是再考一考,中了进士娶回来的姑娘也是大家闺秀。”

“少爷经义学的好,秋考定能中举,来春进士及第,平步青云。”

“希望如此吧。”

早饭很丰盛,肉包子小米粥拍黄瓜,还有一盘子炒腊肉,绝对的精致早餐。都是家里的老婆子带着两个小丫头做出来的,当然他的饭单独做,其他人的就没这么好了,不过油盐还是足够的,也能吃饱。

吃过早饭,王言去到了书房之中看书。

北宋目前的社会状况相对来说是很稳定的,前有范仲淹,后有王安石,虽然都没变彻底,甚至都没变成,但是社会矛盾还没有到民不聊生,人民皆反的地步。

所以王言打算正经的搞搞仕途,出将入相,以后造反也更方便一些。只是造反的顺序有一些不一样,寻常造反是直接打碎一切,进行重组。现在的造反路线是,当官变法,慢慢挖墙脚,最后就是十分自然而然的来个清君侧,来个三请三辞。

想当官,就要科举。而科举之中,以进士科为尊。这时候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是诗、赋、论、策、帖经、墨义。简单的说,就是作诗、作赋、写类似于申论一样的治国策论、填空、默写课文,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意思。

王言并没有经历过科举,因为他去的都是矛盾突出的时候,不管是花钱,还是打出头,都是划算的省时省力的选择。现在相对稳定的仁宗时期便不同,科举的收益更大,扯旗造反挨锤太狠。这时候宋军还能打,虽然干不过西夏,打不过辽,但到底也是职业军队。

如此看书写字到了八点多,王言收拾一番,换好了光鲜的衣服,梳头别了簪子,带着小书童上了马车。

这马车还是很不错的,车厢里铺了一堆软和的皮草,窝在车里舒服极了。还有一块小空间,可以烧炭煮茶,不冷,还暖,还可以喝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