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 陛下,急报!顺天府陷落!(4/6)
是给军兵的白银,根本没地方花销,入朝作战,给粮为先。
“陛下臣有入朝平倭五事疏。”李成梁拿出了奏疏来,当面呈送了陛下。
一,就是权责划分,大明入辽东粮草,辽东方面负责将粮草从旅顺、辽阳,运到朝鲜义州,李成梁保证这一段路上,粮草无碍;二,平整旅顺到朝鲜义州、辽阳到义州的道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以工兵团营修建驰道;三,选熟知朝鲜事、有才识优长、练达事务及熟识道路险易者,为大军向导;四,营造车辆、置办牛马五万辆,运至义州以便大军使用;五,征伐伍长千名,到朝鲜备用,方便解运粮草。
“现在得多一项,征伐各地粮长入朝耕种屯田。”李成梁临时加了一条,为入朝平倭六事。
最后一条,是因为大明战略有变化,额外增加的事项,尺进寸取的话,必须要耕种屯耕,以耕养战,否则长久的消耗,大明朝廷无法负担,屯耕或者说军屯卫所是尺进寸取的前提,否则旷日持久的战争,必然造成粮草上的巨大负担。
李成梁上这道奏疏的意思很明确,他不是回辽东享福去了,而是回辽东尽心办事,务必保证大明军在朝鲜征战的顺利。
“有劳宁远侯了,不知宁远侯可愿在战后前往朝鲜镇守?”朱翊钧颇为认真的说道。
“谁爱去谁去,臣不去。”李成梁立刻说道:“那穷乡僻壤之地,臣不愿前往,而且臣一把老骨头了,镇守也镇守不了几天,陛下另选贤良便是。”
李成梁看向了李如松,他和殷正茂、张元勋不同,他的儿子李如松是要做京营总兵官,大明大将军的,他要是去了朝鲜做地头蛇,影响李如松进步。
他不能去,除此之外,他觉得自己一把老骨头了,活不了多久,镇守也镇守不了几日了。
李成梁不知道自己能活九十多岁,他觉得以自己的岁数,再有几年就是冢中枯骨了。
“打完再说吧。”朱翊钧点头,没有过分纠结此事。
“此子倒是颇有几分勇武,等到战后,到大明为官也不埋没他的才华。”李成梁对李舜臣倒是青眼有加,放在朝鲜有点浪费了,灭倭之战里,李舜臣能起一个千金买马骨的作用,有利于大明在朝鲜的王化。
李舜臣被重用,代表着大明没有过分轻视朝鲜地方的态度,这个态度可以非常有效的缓解大明王化之中的矛盾,有些事儿,李舜臣这个朝鲜人开口说,比大明开口说要有效的多。
礼部做事也算是有条不紊,还真的找来了织田市询问。
织田信长天下布武的口号,的确喊过‘席卷明国,合三国为一’,而且羽柴秀吉的确明确解释过入唐二字的含义:余生存中必加唐土于我版图,根据织田市的诉说,倭国入唐之风极为浓郁,这也是织田信长能够发动侵朝战争的根本原因。
朝鲜使臣李后白、李舜臣对倭国指控是完全成立的,甚至还有朝鲜方面不了解的详情,比如毛利辉元和大明商人来往频繁,甚至多次对别人说:一旦攻唐,明国必有万千众响应,共襄盛举等等言语。
大明嘉靖中期到万历初年的倭患,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当礼部一五一十奏闻朝廷的时候,得到了皇帝陛下的批复:朕南巡时,还是杀的少了。
在大明这架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缓缓运行的时候,倭国在万历十三年十二月初二,以朝鲜国王不肯入京都参洛为由,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
“陛下,急报!顺天府陷落!”一个小黄门捧着塘报,连滚带爬的冲进了通和宫,是真的慌了神,顺天府陷落,这五个字一出,把小黄门吓到半死,这倭国难道是有什么厌胜之术吗?居然能从倭国打到大明京师来!
“什么玩意儿?顺天府陷落?”朱翊钧拿过塘报,一脸的疑惑,自己就在顺天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