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884章 品《维摩诘经》(42)(4/7)

你们千万不要带着一个宗教徒那副死相,大菩萨道要度一切众生,魔就不是众生了吗?外道就不是众生了吗?你就度不了吗?

你把他们排开了,那你还算是菩萨道吗?

他是坏人更要照亮他,你这个灯就要点啊!所以佛法修道在世间,不在出世间,就在魔道里修佛道,成就了才是真佛道。

既然持世菩萨也吃瘪了,佛就找另一位菩萨。

“佛告长者子善德:汝行诣维摩诘问疾。”长者子是世家公子,善德顾名思义,这菩萨的境界是修一切善的。

佛要他代表去问候维摩居士的病。

善德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但是善德菩萨同诸位菩萨一样,表示自己也没有资格去。

什么理由?

“忆念我昔,自于父舍设大施会,供养一切沙门婆罗门,及诸外道贫穷下贱孤独乞人,期满七日。”善德菩萨向佛报告,以前为了纪念自己的父亲,要做功德,就设了一个大布施的法会,供养一切出家人、婆罗门贵族、外道、下贱阶级的人、孤独的人、讨饭的,布施了七天。

时维摩诘来入会中,谓我言:长者子!夫大施会,不当如汝所设,当为法施之会,何用是财施会为?

那时维摩居士来了,他对我说,公子,真开一个大布施会,不应该像你这样办的,只拿钱和食物来布施是不够的,真布施是法布施。

佛法讲法布施,教育就。我可不是在布施啊!我这是叫出卖。

布施不容易的,我是做不到的,那硬是要牺牲自己,不论是什么人你硬是要教化他。

连迦叶尊者、须菩提都做不到,都有偏向。

迦叶尊者只教化贫穷的人,富贵人他不理,须菩提正好相反。

所以我说我做不到,我的做法、教法只是有限的人可以接受,不能做到无遮大会的法布施,人要有自知之明啊。

菩萨道法布施可不容易,法布施真做到了,才是十地菩萨的法云地,说法如云如雨似的普遍洒下来,等于古代所说,“龙行一步,百草沾恩”,那才够得上是法布施的大菩萨,我们只算是开始在学习而已。

所谓法布施有时也称法供养,但是严格讲来,这两个名词是有差别的。

法布施是已经有成就的菩萨,自利而后利他,为人说法,度一切众生,是布施的精神。

供养是以下对上而言,例如供养诸佛菩萨。

但是一切众生皆是菩萨,是因地上的菩萨,都具有佛菩萨的种性,只不过是善根没有发现。

所以用谦和的大菩萨境界心理来说,法布施就是法供养。

学佛的人必须要修供养,在修持法门里,供养不光是理论而已。

一个学佛的人随时要起供养心,也可以说是要起布施的心,不但要有实际的布施,还要有法布施。

拿世俗的观念来讲法布施,是看不见的,好像不花本钱,我心里想一想就是了。

如果是这样,就变成戏论了。

法供养、法布施要随时随地培养自己的心田,以清净法,供养一切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圣贤、有成就的僧伽、众生。

所有的供养中,如饮食、衣服、卧具、汤药是佛经归纳为四种供养。

学法的人如果自己有佛堂做道场是最好了,如果没有,家中也不方便,就不需要。

心中有佛,心中就是道场,念念有佛、法、僧三宝在心中道场。

开始你观想一个有形象的都可以,想象一个自己理想中的道场,用这个理想的道场,随时修供养法。

讲饮食的供养,像我们当年学佛,不论如何,身边总想办法有个佛,因此就弄个佛像,是象征的作用,画的、雕的都好,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