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21章 新皇登基,太后垂帘(2/3)

到自己不是天子,于是委屈地问道:“孤哪里说的不对?皇叔不是贤臣?董卓不是小人?”

赵忠嘿嘿一笑,问道:“太后垂问,豫王殿下岂可口是心非地敷衍?”

刘辩惊呆了。

尽管自己不认为刘备有多贤,但为了求得母后谅解,自己违心地承认对方是好人,没想到母后眼里不揉沙子。

“那,那孤说皇叔是小人,母后怕是又要生气了。”

赵忠难得点拨刘辩。

“非也非也,豫王年少,不能窥视人心很正常,但欺瞒哄骗太后可是不忠不孝的大错哦!”

“再则,豫王认为皇叔是小人,可有凭据?能否公之于众,朝野会心服口服吗?”

刘辩张口结舌,说不出一个字来。

赵忠压低声音又问道:“豫王可知,太后为何坐视新天子登基?”

“儿臣不争气,母后很失望。”

“更立天子,朝堂才能安稳。太后是以天下为家,家和万事兴啊!豫王,好好读史吧!老奴告退。”

刘辩如醍醐灌顶,呆呆看着赵忠离去。

他从没想过,更立天子的背后竟然是如此原委。

他高估了自己重要性,也低估了母后的心胸。

“拿史书来!”

刘辩如是说道,他想重新看看,史书中,历代帝王将相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当然,赵忠只是稍微透露一点何太后的心思,毕竟对刘辩不能要求太高。

何太后要的是,儿子能辩证地看待人与事,刘备是贤臣无疑,但在一定层面上来说,他同样也是“小人”。

比如,纵容董卓攻城,甚至与董卓合谋干掉袁基,进而再敲打董卓,令其投鼠忌器。

大汉的这位皇叔,将朝堂视为玩物,绝对算得上“伊霍”之流。

可,即便如此,你又能如何?

所以,明白了局势艰难,知晓刘备的真面目,作为大汉的天子,不要总是想着与刘备对抗,而是应该合理利用规则,为自己争取最有利的处境。

正因为刘辩不知轻重,不明是非,才会被选下去。

傻儿子,吃一堑,长一智吧!

当然,袁基罪证确凿,论罪当诛,可最终,此案被压到更立天子之后。

先批准袁基的罪名,随后以新皇登基大赦天下为名,赦免了袁基的死罪,将其罢官去职,回家反省。

董卓吃了个哑巴亏,但没法说,只能让治安府将袁基释放。

袁基死里逃生,回到袁府,闭门谢客,谁来也不开门。

而受到袁基牵连的各级官员,也一并赦免罪行,仅仅罚俸以示惩戒。

明眼人都知道,太后的手腕越发高明,轻易就将董卓一个月的心血化解了大半。

因而,太后的威名,在病体转好的同时,在“垂帘听政”后,急速攀升。

从此,在得到长乐太后的称呼后,她又增加了一个称号,“垂帘太后”。

尽管,太后、天子、刘备、董卓和而不同,斗而不破,请假不朝躲在别院度蜜月的皇叔,在所有大佬心底,越发地重要了。

不过,皇叔的岳父之一,侍中王允,最近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实缺。

总理衙门,外务相,负责境外事务,通俗说就是大鸿胪。

王允抢了韩馥的权柄,导致韩馥郁闷至极,称病不朝。

不仅王允升官了,王家好几个子侄辈都被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