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 终于把朱标忽悠瘸了!(2/2)

大明眼下朝政当中遇到的困难,不说十成十,但至少有七成其实都可以追本溯源到财力不足上。

北元猖獗,还不是军费不足?

洪水肆虐,还不是兴修水利的银钱不足?

民生凋零,还不是苛捐杂税弄的,因为朝廷缺钱。

……

正是因为太多太多事情压在户部了,所以,从一开始朱标就对户部下了大力气。

这地方,才是六部之中他最看重同时也是最熟悉的一部。

胡惟庸毫不意外的点点头,而后掰着手指头说道。

“其一,户部乃是一等一的实务,无论是各地财税账册核销,还是朝廷日常开支、国库银钱进出,都少不了数算。”

“关键是,这数算还不仅仅是懂皮毛就够,非得精通之人不可。”

“那么,朝廷连科考都不考这个了,学子凭甚来学这个?”

“其二,户部都是数算高手,做得账目行云流水,那么,监督户部运行之人,若是数算不好,不精通此道,他凭什么能看懂账册,发现其中的问题?”

“其三,不仅仅是户部,下面州府主管钱谷的主簿若是数算稍差,那么大明的钱粮财税在底层便已经有了错漏,那户部再厉害又有何用?”

“总不能户部每年派高手去州府帮他们算账吧?”

说到这,胡惟庸仿佛没看到朱标额头那潺潺地冷汗一般,回到自己座位上,举起茶盏一饮而尽,畅然道。

“这便是臣所说的术业有专攻!”

“四书五经好不好?自然好!”

“可仅仅熟读四书五经,面对动辄执政一方,或者充入六部执掌要事,这样的职责,尤其是四书五经就足够的?”

“殿下再想想,臣这一批随陛下一路走来的老臣子,看起来似乎个顶个的好用。”

“可实际上呢,当初我等不过在一县之地有些许名声罢了,论学问,真算不上什么。”

“所以啊,臣才说,这科举取士,不能光考四书五经,也得弄点其他手段。”

“四书五经读得好,那便去翰林做学问去。”

“而那些有真才实学还有不凡见识之人,才是陛下和殿下所需的人才。”

朱标听完胡惟庸这番长篇大论后,沉默良久,而后站起身冲着胡惟庸躬身一礼道。

“孤谢过胡公教诲,今日之行,孤受益匪浅,只是时间有限,不能与胡公秉烛夜谈。”

“这样,孤今日先行离开,等哪天有了空闲了,再想胡公细细讨教!”

胡惟庸一边满嘴客气话的跟朱标告辞,一边心里长长一叹。

可算把人忽悠走了!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