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2/4)
熙载就越不能让秦易和郎粲接触得太过亲密。
于是,韩熙载问秦易道:“不知秦生可知缘由?”
韩熙载本来并不对秦易报着期待,他这随口一问,也只是给胡老一个面子而已。
不料秦易咂了咂嘴,淡淡道:“韩公,可是为了舒雅舒郎中?”
韩熙载眼底异色一闪而过,他故作深沉道:“何以知之?”
秦易道:“韩公既召了我与明光兄两人前来,想必要说的事情与我和明光兄都有纠葛。
思来想去,和我们二人有关的事,又或者说和我们二人相关的人,只有舒郎中了。看来韩公是想让我们把酒言欢,消除那些不愉快。”
韩熙载愣了片刻,缓缓颔首:“孺子,可教也。”
韩熙载也没想到,秦易竟然真的知道,他没有立刻收起轻视,只道秦易是凑巧猜对。
胡老也赞赏地看向秦易,心中很是得意。
秦易能够看到这一层,就已经显得比郎粲优秀了,自己的学生比韩熙载的学生优秀,这还不够给他长脸吗?
郎粲轻哼一声:“我和舒雅可不相关,至于把酒言欢,就更不必了。”
韩熙载瞪了郎粲一眼:“‘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连这最根本的东西,你都忘了不成?”
韩熙载的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常棣》,说的是兄弟之间在家里有可能争斗,但是每遇外侮总能鼎力相助。
他的想法,是让郎粲和舒雅放下小小的纠葛,兄友弟恭。
郎粲却昂首说道:“老师所教,自不敢忘。可是诗中还有一句,‘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我倒认为,舒雅此人,性情偏执,倒还真不如我的好友。”
郎粲说的这句,同样出自《诗经·小雅·常棣》,意思是即便是亲兄弟,也未必有朋友那样感情默契。
他竟是以原诗驳原诗,反将了韩熙载一军。
韩熙载顿时生出火气,怒视着郎粲:“你可知那顾闳中和周文矩此来,究竟是为了何事?”
“学生不知。”
韩熙载哼声道:“你不知道就对了!若是子正在此,必然猜得明白!以后若你遇到疑难之事,你只需请教子正……”
郎粲对韩熙载这般看重舒雅极为不满,他不悦道:“老师同样可以知道,我何必舍近求远,求他舒子正?”
“若有一日老师不在了呢?”韩熙载气呼呼道,“朝局瞬息万变,党同伐异之事不胜枚举。
你的政敌向你出了招,你全然不知所措,那时你不指望你的同门师兄弟,难道要指望你的好友?你的好友此时可能帮你避祸?”
郎粲对韩熙载素来恭敬,可唯独在舒雅这方面上,他坚决不肯退步:“好友如何不能避祸,老师难道忘了李谷之恩,若非有李谷襄助,老师何以避祸?”
这个李谷便是与韩熙载有着探囊取物典故的那一位。
韩熙载当年因为受到父亲牵连被人追杀,不得已伪装成商贾,他是经了正阳渡过淮河,才得以逃入吴国(南唐国的前身)境内。
而韩熙载之所以选择这条路线,就是因为他的好友李谷是汝阴人。
颍州的治所在汝阴,淮水的重要渡口正阳镇就在颍州颍上县境内的淮河岸边的颍水入淮处,其对岸便是吴国疆土,交通十分便捷。
若非李谷暗中帮了韩熙载许多,韩熙载能否安全到达吴国,那还真是未知之数。
所以说,郎粲的这一句反驳,还真是把韩熙载给问住了,有事实为证,韩熙载根本无从反驳。
韩熙载只觉得气得酒醒了一半,他一口气险些没顺过来,站起来怒指郎粲:“你!你!你!”
郎粲不甘示弱,挺直腰板:“老师不必多言,秦兄与舒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