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8 放长线钓大鱼 (二合一)(1/4)
就如同明朝人口在历史上是笔糊涂账一样,蒙古人在明朝时期到底有多少人口,同样无迹可寻。
后世对于蒙古人口具体多少众说纷纭,并且计算方式多种多样,有些计算整个北疆地区,有些仅仅计算跟大明有接触的蒙古部落。
各种统计数据流传下来有三种,一种是现代史学家根据记载推测,明末各大蒙古部落的人口大概在两百万人左右。不过由于蒙古汗国退出中原地带之后,就没有再保留中原王朝传承性的史官系统,这些记载大多是来源于明朝本身。
可问题是,明朝连自己多少户籍人口都算不清楚,还能算得清楚蒙古有多少人?
起点数据错了,终点结论就很难正确。
另外比较靠谱的出处,便是清末西北军阀冯玉祥的自传,他说过明末蒙古人口实则达到了一千两百万之多,这才有实力动不动召集十万以上的战兵去跟明朝对战。
到了末期衰弱至极的蒙古林丹汗,还能号称拥兵四十万跟后金皇太极对战。就算游牧民族再怎么人人皆兵,扣除老弱妇孺等等,也不可能两百万人口出四十万战兵。
最后便是清朝宫廷官方档案,记载在清末时期蒙古还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
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就以清朝官方数据为准,但这里有一个前提,便是清朝末年的蒙古人口,是经历了佛教阉割跟性病传播之后,两百多年“减丁”政策执行下来还能有这么多人。
这就意味着明末清初的人口基数很大,否则按照女真刻意对蒙古执行“减丁”政策两百余年,草原上早就沦为一片死寂,哪还会有多少活人存在?
沈忆宸同样不知道蒙古具体有多少人,但这些年通过夜不收跟锦衣卫,不断收集草原上各大部落的情报,以及鞑虏战兵的数量,让他得出结论天圣汗也先实打实拥兵就在三十万人左右。
理论上十人抽调一人脱产当兵,就已经是这个时代生产力能供养的极限,草原上游牧民族同样好不了多少,通过推算就能得出蒙古汗国人口至少在三百万以上。
这也就是为什么,沈忆宸会否决丁逸林的回答,断定鞑虏人口在三百万到五百万之间。同时他更想让在座众人明白,光靠着杀戮是无法统治数百万的蒙古鞑虏,哪怕就是真的能做到灭族战争,又得付出多么惊人的代价。
百万明军英灵吗?
这些道理不用沈忆宸过多解释,丁逸林自能明白,他此刻更多的是一种无法复仇的不甘心。
“是末将鲁莽了。”
丁逸林再次拱手认错,复仇的基础不应该建立在更多袍泽牺牲之上。
见到丁逸林领悟了自己用心,沈忆宸仅是态度温和的笑了笑,然后用手指向桌上的沙盘说道:“虽然本阁部留下了俘获鞑虏的性命,但这并不意味着战死袍泽的仇恨就此结束。”
“蒙古人犯我大明疆土,杀我大明将士,屠我大明百姓,必须付出十倍百倍的惨痛代价,才能告慰漠南跟山东卫同袍的在天之灵。”
“本阁部决定三千营武锐部、福建卫冯正部各率一万兵马进军卫拉特蒙古,另外神机营都督同知李达,调任辽东都司任职都指挥使一职,归于襄城伯李瑾麾下,配合三千营跟福建卫对鞑虏进行夹击。”
“博罗跟纳哈勒来得了大明漠南,那本阁部麾下的大明将士,就自然去的了蒙古卫拉特,来而不往非礼也!”
沈忆宸说出这段的时候,气势威压尽显,让在场众将领纷纷感受到了一种无形重压。要知道沈忆宸早年间本就领军出镇一方,身上有着不输于武将勋戚的杀伐气质。
近些年又在京师执掌朝堂,站在了位极人臣的高度上,更是养成了一股顶级上位者才拥有的底蕴。平日里他面对将士,尽量保持着平易近人的态度,给旁人一种心理上的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