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我上我也行……不,我不行!(3/4)
宁阳侯陈懋领着京营兵马南下平叛,刑部尚书金濂提督军务。
起义自然是被镇压下去了,叶宗留、邓茂七也只是一闪而过,但这个起义被彻底镇压的时间吧……是在景泰元年。
熟悉明朝的人应该知道,正统是朱祁镇的年号,景泰则是明代宗朱祁钰的年号。
之所以景泰元年才结束镇压义军,是因为正统十四年,朱祁镇留学瓦剌,未归,京营兵马只能火速北上,拱卫京城。
现在不少人热衷于阴谋论,认为土木堡之变不是朱祁镇的锅,而是什么文官集团暗害皇帝,坑杀勋贵,还给于谦安了个摄政王的名头。
但是吧,只要把时间线理顺,这个土木堡看着其实挺正常。
呐,三次北伐,四次麓川,这一场场大战下来,国库得空吧?国库一空就得向民间加税,于是百姓起义。
这百姓一起义朝廷是不是又得派官军镇压?
问题来了,江南、西南的兵马当时正忙着打麓川,江南出了大乱子,你调哪里的兵,答案是北边。
南边的兵在西南,北边的兵在江南,北边呢?
没兵是不可能的,但是被抽调之后,北边已然兵力空虚,蒙古瓦剌部落虽然住在草原上,但人家又不是不读书,也不傻,自然晓得机会来了。
于是在太师也先的带领下,瓦剌士兵挥舞刀剑,越过长城,到处抢粮抢钱抢女人,还把兵力薄弱的明军突突了一遍。
有人可能疑惑,不是有长城吗?瓦剌怎么进来的?
这话说的,明末崇祯年间明朝也还控制着长城,那皇太极不还三番五次溜达进来劫掠?
长城是厉害,挡得住铁骑,挡得住富商,但它终究是个死物,是挡不住人心的。
就当时那个情况,朝廷大规模调动官军,谁不晓得一大批官军南下平叛去了,谁不晓得现在北边的兵马少了。
当瓦剌骑兵来袭时,有人选择拼死抵挡,同样会有人选择视而不见,保存自身实力。
瓦剌怎么进来?明军兵力充足的情况下他自然进不来,也不敢进来,但晓得你兵马少,他自然敢来。
明朝兵多,瓦剌兵少,之所以瓦剌敢进来,自然是因为明朝地盘大,要布置防御的地方多,兵力分散。
反观瓦剌,人家是游牧,雄关坚城进不去,土墙小城总能打吧?
你一个守边军队,手下有多少骑兵敢跟人家对冲,你步兵如何跑得过骑兵,最最关键的是,没有皇帝的命令,你敢私自出兵,咋滴,族谱和通讯录不要了?
再说一点,万里长城很壮观没错,但却不是处处都坚挺,那有的地方就是些土墙,真决心动手,难道还挖不动土墙?
视线回到朱祁镇这里。
正统十四年,在听说瓦剌入寇边城后,朱祁镇的第一反应不是惊慌,不是恐惧,是惊喜连连。
他自然不可能害怕的,怕什么呢?
洪武年间,明军十三次北伐,撵得蒙古骑兵到处跑,漠南都占了。
永乐年间,往草原上喊一声朱棣来了,方圆十里,顷刻空无一人。
宣德年间,听说蒙古入寇,明军的第一反应是军功来了,主动出长城,跑草原上跟蒙古骑兵对决。
就连正统年间,土木堡之前,不也是明军越过长城,打击蒙古?
朱祁镇:害怕?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大明天下无敌,我上我也行!
由此,微操大师上线……忘说王振了,这家伙跟朱祁镇的反应也差不多,什么瓦剌?当初被撵得到处跑的杂兵也敢来挑衅!
总结一句话,盛极而衰,骄兵必败!
就像汉武帝后期的李广利等人一样,眼看着卫青、霍去病把匈奴当孙子打,一次两次的他们可能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