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威武大将军下线(2/4)
法勋贵啊,皇帝不动京军的时候,京军有多少人,每年要多少军费,那是他们说了算。
但现在皇帝要调动京军和边军,那好了,就这么一点时间,差的人他们上哪里去凑?吃的空饷、喝的兵血早让他们造完了,上哪去补?
另外,调边军入京这件事,真的只是朱厚照听信江彬的一面之词,胡乱下旨吗?
显然不是,朱厚照之所以调边军入京,一不是因为谗言,二不是因为查空饷……至少当时不是。
调边军入京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平叛,平定正德五年十月开始的刘六、刘七农民起义。
老实说,这次起义非常玄乎,作为所谓弘治中兴后的继任之君,朱厚照登基不过四五年,居然就在京城附近闹起了农民大起义。
且这帮人兵马没多少,也没根据地,偏偏就能转战河北、山东、河南、湖北、江苏数省,几千里的广大地区。
朱厚照派人出去平叛,结果这帮人领着京军跟着起义军屁股后面转,就是不敢跟人正面对打。
坐视起义军转向南方……目标也很明确,烧了刘瑾同党焦芳的家。
朱厚照很生气,于是不惜打破祖制也要调遣边军入内地平叛,最终设立东西官厅。
这次起义对什么人最有利?一是官员、二是百姓!
农民起义最后让百姓受益这很正常,但为什么官员也会受益呢?
前文提过,立皇帝刘瑾裁撤了地方巡抚这一官职。
而巡抚这个官职最初设立的初衷就是让中央官员统领地方三司使,处理民变这类大事的,巡抚拥有辖区内的财政、司法、调兵权,堪称地方土皇帝。
那么好了,你刘瑾把巡抚裁撤了,导致地方出了民变后无人能够镇压,谁的问题?肯定是刘瑾的问题。
官员们自然就有话说,祖制是不能变的,一变是要出大问题的,听话,咱把巡抚重新安排一下。
朱厚照:……
至于百姓受益,确实受益了,因为闹了这么大一场起义,朝廷不得不下令免除河北、山东、河南、湖北等地,凡起义军到过的地方的赋税。
至于这钱谁出?当然是皇帝了,谁不知道皇帝从刘瑾家中抄出来无数金银珠宝,这钱自然是皇帝出啊,天下都是他们家的,他不出谁出?
最绝的是,朱厚照死后,杨廷和执政,按刘瑾的思路,裁撤官职、清查土地,搞了个新政。
就是裁撤、清查的对象稍微换了一下,刘瑾裁的是官,杨廷和裁的是太监,刘瑾查的是军屯,杨廷和查的是皇庄、官田。
当然,话说回来,不管查的是啥,受损的无非是皇帝、大臣之一,受益的却是百姓,所以……无所谓了!
你管他皇帝、大臣哪个争权赢了,百姓能得利就行了呗!
扯远了,说回朱厚照。
自从刘六、刘七起义后,朱厚照之前让刘瑾干的那些事儿基本废了一大半,连填补的国库也因为起义再次见底。
于是乎,朱厚照表示不跟大臣们玩了,带上钱宁、江彬等人就往边境跑,跑到宣府修了座镇国府……好吧,不是镇国公府。
他给自己改名朱寿,又用皇帝的身份封朱寿为总兵官、镇国公,让兵部给他存档,让户部给他发饷,操作属实六得飞起。
镇国府修好后,朱厚照下令把豹房的东西往镇国府运,同时,把那些义子通通往镇国府迁,还下令大臣们一律不能来镇国府……除了奏章,这个必须一件不落的送到镇国府来。
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小王子(达延汗)领着鞑靼骑兵入寇边关。
据说,达延汗彼时已经一统蒙古草原,实现了中兴,领着统一的蒙古骑兵南下,准备光复大元江山。
朱厚照听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