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明神宗(2/5)
什么能人,但也不代表完全没有,选谁不好你选杨镐,合着没表现出能力的人你是完全不敢用啊!
眼光啊,识人之术啊!再次想起朱棣、朱允炆这俩的强烈对比。
明明两人用的文臣都是洪武朝留下的人,偏偏朱棣时有三杨、夏元吉、蹇义,朱允炆就知道黄子澄、方孝孺、齐泰。
看人的眼光不行,果然啥都白搭。
说回战争,朱翊钧以杨镐为辽东经略后,立刻准备出兵辽东,大举进攻后金。
但由于缺兵缺饷,不能立即行动,于是立刻加派饷银200万两,同时从四川、甘肃、浙江、福建等地抽调兵马,增援辽东。
接着又下诏通知朝鲜、海西女真叶赫部出兵策应。
经过半年多的准备,援军虽然大部分赶到沈阳地区,但粮饷不足,士卒逃散,将领之间互相不服,简单说就是问题很大。
万历四十七年正月,在明朝调兵遣将的同时,努尔哈赤也没闲着,带着兵马又去找海西女真叶赫部的麻烦了。
听说明朝派兵到了辽东,他才收兵返回,准备迎战明朝。
杨镐这家伙很六,眼见努尔哈赤已经建国,已经公然宣战,他居然还派人去跟努尔哈赤商量能不能罢兵休战。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努尔哈赤伏低做小这么多年,怎么可能因为你杨镐的一句话就放弃?
谈不拢,那就只能打咯!彼时明朝集结了七万大军,加上海西女真部、朝鲜兵马,共计十万左右。
十万兵马,杨镐直接诈称四十七万,以赫图阿拉为目标,兵分四路,以刘綎、杜松、马林、李如柏为将,分兵进剿努尔哈赤。
刘綎刘大刀自然不必多说,万历援朝他参与过,西南抗击缅甸入侵他参与过,能力是有的,但更多是在勇武上,简单说,这是个猛将。
杜松,江湖人称杜太师,虽然比不得马芳马太师厉害,但也是当时大名鼎鼎的猛将了。
马林,马芳马太师的次子,这个……史书说他好诗文,工书法,是个很有才华的文人,至于军事能力,不能说没有,只能说很差。
李如柏,作为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的弟弟,如果说他父兄是狼、是虎的话,他大概算是一头披着狼皮的羊。
就这么四个人,两个猛将,两个……人才,领着七万大军还是兵分四路,总帅还是杨镐,对手是努尔哈赤。
老实说,就这个局面,他们不该想着要怎么赢,而是应该想着要怎么才能保存实力,以图来日。
至于为什么明军会选择分兵进剿?一句话,用习惯了!
播州之役,李化龙统帅大军征讨杨应龙就是这么干的,兵分八路,战争一开始就让杨应龙灭了一路。
也就是李化龙后面打赢了,不然史书评价大概跟杨镐差不多。
至于为什么前面吃了大亏现在还这么干,那是因为明朝这时候真心没有一个能统帅全局的帅才。
别说跟徐达、蓝玉、张辅这些帅才比,就是像俞大猷、戚继光、李成梁这些很能打的将才当时都有不起一个。
明末真正堪称帅才的,大概也就李定国、多尔衮了,至于其他的……
不管是明朝的卢象升、孙传庭,清朝的多铎、尼堪,李自成手下的刘宗敏、李来亨,张献忠手下的孙可望、刘文秀等等,但没有掌控全局的能力。
似乎从明中后期开始,一直到清末,能指挥大规模军团作战的名帅就已经没了,有的只能算是名将。
扯远了,说回战争,万历四十七年这场明、后金首次大战,史称萨尔浒之战,战争结果是明败后金胜。
面对明军的兵分四路进剿,努尔哈赤却是选择集中兵力,先破其中一路军队。
也就是通过统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