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八百一十五章 千年差(中)(3/3)

视。

验证“规则差”,

最重要的证据恰恰是来自于它们。

只要思路通畅,证据其实就摆在手边。

含光主星作为一颗非常不稳定的蓝巨星,它的寿命相较于稳定的主序星是非常短的。在相对狭小的时空间隙,年代差异就尤为明显。

对这颗主星的监控,从来都是天渊帝国的重中之重。

罗南的思维终究是太“构形”了,心头竟没这个概念。他也是浏览了“长缨号”资料库里,各种时空结构数据,才知道,在与含光主星长期共存过程中,天渊帝国早已建立了非常精准的恒星演化模型,对其核反应速率、能量传输和质量损失,以及与周围其他恒星、星团,包括内部“赤轮裂隙”这种特殊架构的共生关系,都纳入考量。

也就是说,只需要将形成了内宇宙模拟器中“含光星系”的那套数据,特别是那颗含光主星的数据输入,再忽略掉中间很有可能对恒星造成严重影响的意外事件,一个误差在千年内的结果就呈现出来。

对于遗传种来说,千年的误差可能有点儿大,但对于一颗恒星而言,已经相当精准了。

而且,千年误差,在这个具体事例中,好像又没那么明显。

有一点要明确,罗南并不知道“内宇宙模拟器”里自动成形的含光星系图景,用的是哪年哪月的数据,这不在他的掌控范围内。

但只要有差别就行了。

根据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含光主星演化模型得出的计算结果显示

要达到“内宇宙模拟器”里含光主星的实时数据,需要从“二星门战役”这个时空节点,往后演化大概1266±1000年。

出奇轻松的解答过程。

怎么说呢,这个时间往长了讲,两个千年还多,可以全覆盖地球上最灿烂的一段文明史。

可是在高等星际文明范畴中,又算得了什么呢?

再往了短了说……

还是那句话,罗南并不确定他从“内宇宙模拟器”里得到的那套数据的具体时间节点,但可以做一个合理的假设

那很可能是梁庐最后一次采集含光星系数据。

那么,再考虑一下天渊自治领出现,以及梁庐在“破神”反抗组织、在中央星区的艰难岁月,天渊帝国的后续存在时间,可能被压缩到千年之内……

不,最极端的情况下,甚至可能是旦夕之间。

「本章是感谢一往而深大盟的加更(23,目前欠账尚有25章。

也感谢本月大力支持的各位书友,减肥拜谢!」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