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79章:将门世家(1)(3/5)

,后改任泰宁军节度使。

折御卿曾率军大败契丹大将韩德威,斩首五千余级,韩德威“仅以身免”。不久,折御卿病重,韩德威欲乘机报仇,率众来袭。御卿抱病出战,《宋史》记载:“其母密遣人召归。御卿曰:世受国恩,边寇未灭,御卿罪也。今临敌弃士卒自便,不可,死于军中乃其分也。为白太夫人,无念我,忠孝岂两全!言讫泣下。翌日卒,年三十八。”

第三代中,以折御卿的四个儿子:折惟正、折惟昌、折惟信、折惟忠为代表,折惟信作战勇猛,折惟忠善治军,折惟昌智勇双全,射术精湛,屡建奇功。折惟信、折惟昌皆战死沙场,折惟忠亦死于永安军节度使任上。

第四代中,以折惟忠的四个儿子:折继宣、折继祖、折继闵、折继世为代表,均为抗击西夏的领军大将。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西夏国主李元昊亲率大军围攻府州,折继闵指挥士卒守城,坚持月余。西夏人马损失惨重,只得退兵。折继闵乘势出击,俘敌数千人。

第五代中,以折继闵的儿子折克行为代表,其随名将种谔(北宋另一将门种家将)抵御西夏军队,“与西人战大小百七十遇,未尝丧败,掳获钜万万”(《折克行神道碑》记载)。“每出必胜,夏人畏之,益左厢兵,专以当折氏”(《宋史》)。

第六代中,以折可适、折可大,折可求为代表。公元1098年,折可适率兵奔袭,俘获西夏两大酋长鬼名阿埋与昧勒都通,乘胜攻取天都山,建安西城。此时已经是北宋末年,金国崛起,折家开始了新一轮的抗金战斗。后折可求因金兵挟持其家人被迫降金,却被金人毒杀。折可求之子折彦文被迫率领家族离开世代居住的府州,西夏趁机攻占府州,为泄多年来折家抗击之恨,西夏军掘了折家的祖坟。

第七代中,以折彦质、折彦文、折彦野为代表,此时已经是北疆沉沦。折彦质率兵与岳飞、韩世忠一起血战金军,但最终折彦质却被贬到海南儋州,其后起起伏伏,但始终不忘将门遗风。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党项李氏反叛北宋而折氏却忠贞不渝

在北宋初朝,党项李氏与中央政府关系也很友好,甚至派兵配合宋军攻打北汉。但是,从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开始,李氏党项中的一支——李继迁部转而倡导反宋。此后的一百多年,双方经常兵戎相见,战争不断。即使在双方停战、和平相处时期,西夏也仅仅是维持对北宋的表面“臣属”关系,实是一个独立王国。

李继迁举兵反宋,导火索是宋太宗企图把李继迁及其族属迁到京城开封,剥夺党项李氏对西北的世袭统治,改由中央命官取而代之,直接统治。这一影响深远、后果严重的反宋事件的爆发,是宋代统一与分裂、流官制与世袭制诸多矛盾冲突的一种特殊表现。李继迁之所以要冒险反宋,根本原因是“李氏世有西土,今一旦绝之。”

先探讨“李氏世有西土”。据《宋史》记载:

唐贞观初,有拓跋赤辞者归唐,太宗赐姓李,置静边等州以处之。其后析居夏州者号平夏部。唐末,拓跋思恭镇夏州,统银、夏、绥、宥、静五州地,讨黄巢有功,复赐李姓。思恭卒,弟思谏代为定难军节度使……(李彝兴)初为行军司马,(后唐)清泰二年,彝超卒,遂加定难军节度使。晋初,加同平章事……汉初,加兼侍中。周初,加中书令,显德初,封西平王,世宗即位,加太保,恭帝初,加太傅。宋初,加太尉……乾德五年,卒,太祖废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夏王。子克睿立……自权知州事,(宋朝)授检校太保、定难军节度使……(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克睿卒,(子继筠)自权知州事,(宋朝)授检校司徒、定难军节度观察留后……太平兴国五年,卒,弟继捧立。

可知,李氏居住、经营、统治夏州(今陕西省靖边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