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一章 东欧大草原风云之二:克里米亚的百姓们(1)(2/3)

凡是与大夏人结成家庭的子女无一例外都必须到学堂读书,幸亏这里的孩童基本上都讲突厥话,而大夏国安西总督辖区的高等师范学校培养了不少懂得突厥语的老师,故此,这些老师用突厥语向这些孩童进行汉语教育,几年过去之后,这些孩童已经能熟练掌握汉语了,连带着他们的家长也稍微懂得了一些。

眼下是放寒假的时间,十三岁的袁缇雅已经在学校里读了五年了,按照规矩,明年下半年她就要进入各种更高等级的学校读书,比如高等师范学校,高等技工学校,等等,依照袁缇雅的条件,她心灵手巧,是进入大夏高等技工学校的上好人选,不过她的母亲却不想让她再读了,但袁时中的一番话让她打消了念头。

“按照大夏国法典,家里凡是有隐匿适龄孩童不上学的,粮税增加一成”

其实以这里的土壤条件,全部是厚厚的、肥沃的、一抓一把油的黑土地,就算不施肥也能种上几十年的绝佳土地,平均每亩地的出产高达三四石,几乎是以前大明的一倍,就算粮税提高到一倍也无妨。

但袁时冲明白,大夏国既然能颁布这样的法典,目的就是让适龄的孩童,无论男女都要上学,否则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绝对不是将粮税提高一成那么简单,后来他便说服了他老婆。

袁缇雅非常乖巧,加上白皙的皮肤,秀气的面庞,在第一乡第一村颇有些名气,她得知此事后更加勤快了,放寒假后便承担了家里的做饭、带两个弟弟的任务,按照袁时中家乡的规矩,农忙时,为了节约时间,当早上出来时,一直要忙到晚上才回去,故此,在中午的时候袁缇雅做好午饭后将饭食带到田头让她父母食用。

她今日做了两张大饼,又做了袁时冲教给她的酱汤,放在一个陶罐里,陶罐放在一个袁时冲亲自利用灌木编制的篮子里,除了用白棉布包着的大饼、陶罐,还有两个瓷碗。

“大夏人能干,疼女人、孩子”

这是如今的克里米亚总督辖区的女人普遍的看法,何况以前这里的各部族基本上都是信奉天方教的,女人是不能随便抛头露面的,大夏人做了主人后便抛弃了这一套,当然了,这也与女人的丈夫、儿子战死有关系,对于信仰,女人总是比男人更容易变更一些。

袁缇雅将篮子放下了,袁时冲夫妇便丢下手里活计上了田埂。

袁时冲从田里跨上田埂时不小心脚下一滑,眼看就要跌倒,赶紧用手撑了一下,一刹那,他的双手都攒满了黑黝黝的泥土。

平常光景,他都在这样的土地里耕作,知晓自家田地的土壤肥沃,也抓起来仔细瞧过,却没有仔细捏过,这下却让他捏上了。

那是一种混合着不知多少年沉淀下来的烂草、烂花、动物粪便、极细泥土的黑土,当他握紧双手时,一种黑色的汁液便从那里面挤了出来。

同时有一种略带腥臭的味道从那汁液里散发出来。

“果然是肥的流油的土地啊”

袁时冲不禁感叹一声,他赶紧去旁边的大渠里洗手,大渠是直接从新浑河里引上来的,然后分别引入一个个的小渠道,渠道里的水自然结冰了,不过冰层很薄,用锄头敲一下便能破开。

洗完手之后,一手端着尚有余温的大饼,一手端着酱汤碗,袁时冲三下五除二便干完了,吃完后将空碗递给袁缇雅,他笑着说道:“缇雅,放心吧,你明年继续上学,家里有我们呢,你母亲也同意了”

袁缇雅听后也是大喜,她提着篮子飞快地远去了,不多时便消失在田头。

这样的情况,别说在这里了,就是在大明也很少见,让女子读书、工作,放眼全天下,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而在东欧草原地带,除了各部族的头人的男孩,全族就没有再多的读书人了,就算那些被招入耶尼切里、巴斯克的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