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十一章 世纪谋划之八:最终幻想(2)南下(2/3)

,船队继续南下了。

十日后,船队终于抵达了奇洛埃岛北端。

此时,在该岛的北端,已经有一个西班牙人建设的据点安库德,不过在英国海盗的打击下,据点已经废弃了,不过这里也不是适合海盗盘踞的地方,而以前在岛屿四周合适地方居住的土人或者逃到了岛屿中央的丛林里,或者被西班牙人杀死了。

此地的纬度虽然不高,还是夏季,不过却又湿又冷。

但这里却是船队绕过麦哲伦海峡在太平洋这一端最后的补给点,加上这里淡水资源异常丰富,又是一处大型岛屿,虽说潮湿阴冷,不过作为一个穿越者,尼堪却知道此岛是土豆的原产地,还有大片的针叶林可利用。

而像这样潮湿阴冷的地方,几万年以来,在低洼处,必定有泥炭(尚未岩化的煤炭),更深的地下也有可能有煤炭,这样的地方,不好好经营却是可惜了。

他决定在这里留下两艘雨燕号,加上两百朝鲜农户,假以时日,足够将这里建设成一处有着丰富补给资源的地方。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这里湿冷的天气让他想起了海参崴的冬季,他决定将此岛改称新海参崴岛,新建的据点也称为新海参崴,而在据点附近,深处内陆约莫二十里,一般是咸水、一半是淡水的大湖改称新凯湖,与大夏国本土最东方的伯力省那处大湖只有一字之差。

一想起海参崴和新凯湖,尼堪突然想起了故土,在拿下明国长江以北之地后,他似乎对进一步对明国用兵失去了兴趣,他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现在想起来,他是习惯了寒冷的天气。

他又有些惭愧,自从将都城搬到北京后,他除了东征西讨,便待在北京,已经很少去林中、伯力去了。

在新海参崴休息几日后,陆续有好消息传来,正如他料想的,就如同阿布凯群岛(福克兰群岛)一样,此地由于海拔不高,又终年湿冷,树叶、木头、野草累积后得不到风化,只能形成泥炭,在岛上不少低洼地带发现了大量的泥炭,还发现了褐煤的身影(泥炭的下一步便是褐煤),虽然褐煤用于燃烧锅炉不太理想,但终究聊胜于无。

船队继续南下了。

这一次,由于乘着强劲的西风,在侧风的影响下,船队的速度在没有使用蒸汽机的情况下反而达到最大,一直到麦哲伦海峡的入口。

这几日,尼堪在船上一直观察着水手们的动作。

对于那些用器械和滑轮组操作船帆、横杆、索具的动作尼堪已经不需要再看了,他关心的是毕业于海军学校的航海长以及他手下的观测手的动作。

在时下的瀚海军海军里,最核心的、最关键的职位就是航海长,实际上就是副舰长,其全部来自海军学校,还是海军学校成绩优异者。

一般来说,三五年后,航海长会自动升任舰长,航海长手下一般会配备两到三名观测手,这些观测手可不是在桅杆上用望远镜进行瞭望的人,而是用航海钟、六分仪、指南针以及最近新出的专门用于舰船上的高倍望远镜进行星体观测,以确定具体方位,以及测定船速、水深、海拔的人。

这些人,才是大夏国能够纵横四海的保证,有了这些,加上航海图,基本上就不会迷路了。

当然了,也不能说所有的舰长都出自海军学校,海军,终究是要战斗的,而在战斗中,军事素质还是第一位的,在战场上的反应更是最关键的。

饶是如此,如今的瀚海军海军中,出自海军学校的还是高达八成。

没办法,一个舰长如果不懂得天文地理,不懂得气候学和地理学,不会根据海浪和云层判断风向,是做不出合适的决策的。

这几日,阴沉的上空都在下雨,在这样的天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