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章 北纬六十六度,东经六十六度(上)(2/3)

正是大家伙熟悉的张七,那名出自山东的榆园贼,大夏国有名的灰衣卫行动组的佼佼者,现年四十岁。

前面说过,张七是灰衣卫里少有的武艺高强者,以前,他能开三石的大弓,擅使两米长的大刀,腰间的口袋里还装着飞石,他扔石子的功夫据说已经与传说中的没羽箭张清有些接近了。

当然了,深入到敌境如此渺远之地,张七若是还是挂着他那张三石力的大弓,两米长的大刀肯定行不通。

幸好居住在附近的萨莫耶德人(居住在乌拉尔山北端的涅涅茨人、科米人、沃古尔人和奥斯加克人等的统称)也有击杀驼鹿和黑熊的大弓,但最大的也只有一石力,张七无法,只得用一小袋食盐、一把小刀从他们那里换来了一张这样的弓。

萨摩耶德弓,弓身是用榉树混合鹿角制成,弓弦则是用驯鹿的鹿筋混合榉树皮制成,经过他们特殊的鞣制方法后,在这零下几十度的地方依然能够使用,倒是让张七十分好奇。

自从俄罗斯人崛起于萨日德格地区后,他们源自蒙古人以及突厥人的长约两尺的带着弧形的短刀也传到了这里,于是,这四人每人身上都带着这样一把刀。

除此之外,用于生火的俄罗斯产的火镰、火石、火绒自然也携带着。

每人一张一石力的大弓,一把短刀,张七还有一袋石子,就是这几人的全部武器,当然了,每人一副萨摩耶德式的雪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样的装扮,是此地胆子大的萨摩耶德“勇士”常见的装扮,就是俄罗斯人见到了也不会起疑心,因为在在萨莫耶德人中,有一部分的长相跟东方人相差无几。

刚才那个拿着望远镜张望的人却是以前我等熟悉的安巴,那位在辽东战役中几乎用自己的生命护住了灰衣卫费尽心思从沈阳弄来了满清的一份名单,后来在拿下北京城后又娶了大明末代公主长平公主的那人。

时光荏苒,以前二十出头的安巴已经三十四岁了,他还是大夏国设在安西大都护府灰衣卫的最高头目,挂着少将军衔。

能让以前的北京城相当于九门提督的安巴亲身来到俄罗斯腹地进行侦查,肯定是有地位更高的人来到了安西。

是的,目下大夏国灰衣卫序列中地位最高的噶里过来了,正在坐镇临潢府指挥大小事宜。

噶里是三年前过来的,中土的事情基本上扔给了以前大明锦衣卫千户欧阳炯,他能这么做,还带上了同为索伦人的安巴,肯定是有大事发生。

除开安巴、张七,雅库特人库楚克的儿子库玛、噶里的儿子席特库也在此中,这两人都是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明显是跟着来历练的。

安巴出自乌兰乌德索伦三部之一的纳哈塔部,库玛出自雅库茨克,席特库出自北山野人,都是极能抗冻之人,晚上也只能在生了火后才能睡下,没想到一个来自山东菏泽的张七竟比他们还能抗冻。

四人中,自然以安巴为首,张七不懂索伦语,也不懂萨莫耶德语,只能装扮一个哑巴跟着安巴。

除此之外,安巴、库玛的长相有些类似于同样讲着萨莫耶德语的涅涅茨人,而张七、席特库就明显就是在鄂毕河流域依旧有分布的埃文基人了。

在北京当了几年官后,安巴还是回到了灰衣卫的行列,不久便携带长平公主来到安西,并在定远城安了家。

寒冷,极度令人眩晕的寒冷最终才是他所喜欢的,而席特库、库玛作为林中人的第二代,实际上已经熟悉了城中的生活,来到这极北之地,也是想让他们重温祖先的景象。

而作为汉人的张七却纯粹是因为喜欢这份工作。

那种常年在外漂着,无拘无束,只是在汇报时才回去的日子,作为灰衣卫行动组职位最高的几人之一,他去过以前大明境内几乎每一个身份,也到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