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十九章 计划(2/3)

气,便让他取了花名册来,翻了翻,见里面顶多就是记录了那些下人的姓名以及当差的地点,其他的情况啥都没有,便道:“赵管事,你一定很熟悉这些人的情况吧?麻烦您了,一会儿有谁上来与我见礼,就请您跟我说说他的事。”又对尺璧说:“你们丫环里,有没有会写字的?最好能写得好一点,速度也要够快。”

尺璧犹豫了一下:“姑娘,奴婢些许认得几个字,但说不上好……您要做什么?”

青云道:“我在庄里住了这么久,连人都没有全见过,就算是你们这些天天见的,也不知道具体名字,更别说各人负责的工作了。这怎么能行?你们以后要跟我在一个地方生活,我好歹要知道都是些什么人,免得将来进了贼,我也认不出来。”

赵泰昌闻言连忙应了,又赔笑道:“姑娘放心,小的们会守好庄园的,绝不会让宵小之辈有机可趁。”

青云瞥了他一眼,没说话,仍旧要了笔墨来。她如今的书法说不上很好,但要快速记录些什么事还是没问题的。

正院里侍候的人是先来拜见的。她们可说是青云最熟悉的人,虽然不知道各人姓名,但不致于分不清谁是谁。

先来的四个一等婆子,姓氏分别是赵、钱、孙、李。原来并没有凑得这样巧,其中赵、孙、李三位是当差多年的老人了,还有一位王嬷嬷,前些年去世了,赵嬷嬷就说,不如让一位曾与她在一处当差的钱嬷嬷补上来吧,刚好凑成了百家姓的头一句,才显得这样巧。她们四个都是积年的老嬷嬷了,最年轻的钱嬷嬷都有五十出头,不但个个通晓宫廷与世家的规矩,性情也是温良和善的,面上常带笑容,对青云这位新主人也不摆架子。不过青云这里有赵泰昌的小声介绍。知道这四位其实都是宫里出来的退役嬷嬷,以前是在皇帝身边侍候的,来头不小。也不敢拿大,很客气地给了每人一个上等封,里头有八个一两的银锞子,另有两个上等尺头。便请她们回去了。

正院上房还有一个一等大丫环尺璧,四个二等丫环梅儿、杏儿、桃儿、榴儿,还有四个做粗活的三等小丫头。青云认得方才给自己梳头的是杏儿。据说她的梳头技术是一绝;而梅儿则是管小书房的,对文墨方面的事比较了解,也识字,会给人写帖子;桃儿在算术上比较擅长,平日里帮忙管着内院的账;榴儿女红做得很好,速度又快,青云初入庄时。几乎没带什么衣服,是她一夜没睡赶制了两身衣裙出来,才解决了麻烦,如今还管着青云所有的衣物。至于尺璧,则负责住在正院上房里的主人的衣食住行。还管着正院的所有物品、银钱。

以上这些人,就是住在正院里的了,后面又有内外书房、针线房、茶房、厨房、护卫司、工造司、香药司、柴薪司……等等部门的人过来见礼,虽然各房各司的人手并不多,但部门齐全,分工明确,各人手艺也高超,而且至少有五分之一是宫中出来的。青云听着赵泰昌的介绍,心中肃然,总觉得皇帝老爹安排了这些人在自己身边,似乎还真照着公主的待遇来了,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人多嘴杂,他既然要保密,又摆出这个格局来干什么?岂不是矛盾?

一百多人可不少,青云见完所有人,已经是日落西山时分了,一回头,石明朗不知几时已经离开了。她看着手中记录了厚厚一叠的人事资料,长长地吁了口气。

接下来的几日,青云又逛遍了整个庄园。她去了宅子里每一个院子、每一个房间,几个园子也去了,因为怕记不住各处的名字与景致,又写了一叠纸。然后,她就带着尺璧、桃儿和两个护卫,坐小马车绕着庄园的田地逛了一圈,弄清楚哪块地通常种的是什么粮食,哪片林子种的是什么花木果树,还走访了那二十户佃农,问了各人家里的情况,再跑到那抛荒的土地上看了看。

那都是上好的良田,虽然抛荒了几年,但只要略加整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