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 请托(1/3)

乔致和仔细看完了曹玦明的每一篇文章,连上头的红笔批语都细细瞧了,方才放了下来。

青云连忙问:“怎么样?写得还算过得去吧?”她真没指望曹玦明是个天才,从小没正经读过四书五经,刚刚有了参加科举的心思,就能写出什么好文章。她只盼曹玦明在应试文方面还有点天份,不至于写得一蹋糊涂。

乔致和给她的答案还不算太糟糕:“倒也罢了,字不错,条理也清楚,引用的典故都是对的,但辞藻不能算太好,略嫌干巴了,大约是因为读的书少,又不擅诗词的缘故。再有,就是审题上头,不能说十分贴切。不过照着这样去考,只要考官不出夭蛾子,一个秀才还是能考下来的。”

青云暗暗松了口气,又连忙问:“只是秀才吗?如果让他用心苦读上一两年,能不能中举人?有没有希望考中进士?”

乔致和笑笑:“县主,能考中秀才就不错了,天下读书人何其多?功名哪里是这么容易考的?”不过笑完了,他又拿起文章,再翻了几翻,“不知曹大夫请的先生是哪一位?倒是个有真本事的,指点得不错,若能得这位先生潜心教上几年,后年的乡试倒可一搏,进士嘛,就要看曹大夫的运气了。”

青云咬咬唇,笑道:“乔大人,您的学问一向很好,当初考科举时,名次也很靠前,我不止一次听先帝说过。您是大才子。若有您指点一二,他的学问能不能再长进一些?”

乔致和颇有深意地看向青云:“县主为何对曹大夫能不能考中科举如此关心?”

青云有些讪讪地:“他救过我的性命,不是吗?我心里感激他,却又不知该如何报答,只能尽自己所能了。”

乔致和笑了笑:“县主知恩图报,乔某叹服。只是想起从前县主未曾认祖归宗时,与曹大夫颇为亲近,如今又见县主为他参加科举之事如此费心,不免多想而已。”

青云盯着他,沉默了一会儿。见他脸上笑容不变。心中不由得暗骂一声“老狐狸”,索性坦白告诉他:“他知道我的身份后,就疏远了我,言谈间总说他自己不配。这身世又不是我能决定的。他忽然间变卦算什么?我不管他考科举是为了什么目的。我只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帮他。就当作是报恩,如果他将来得了功名,仍旧没改变想法。我也可以安心跟从前的事作个了断了。我这么说,乔大人能接受吗?”

乔致和的笑容浅了些,面上倒是添了几分郑重:“县主从来都是重情之人,乔某明白了,县主放心就是。”又道:“曹大夫若有心向我求教,那就等他考中了秀才后,再来寻我。若是考不中,别的也就不必提了。”

青云明白,笑着说会去告诉曹玦明,又接过了乔致和还来的文章,心里只觉得松了口气。

她是在先帝驾崩后,才重新联络上乔致和的。定国公一去世,世子袭爵,品级降为侯,但凡是乔氏家族中有掌军权的,通通都要交出大权,回家守孝,再不能参与到朝政中去。乔致和本就与嫡母嫡兄不和,等亡父百日刚过,就分家出来,得了一处位于太平桥附近的二进小宅子,另有田产财物若干,与嫡支相比,自然是少之又少的。他也不在意,只管在那小宅子里守孝读书,平日深居简出。他本没有儿女,与妻子感情又不好,偶尔得闲了,就只跟几位从前读书时认得的朋友来往,但也只是君子之交罢了,有一回偶然感染了风寒,竟没人照顾,他身边的老仆担忧不已,请大夫时恰好遇上了石明朗。青云是从石明朗处得知的,听说他病情迟迟没有起色,就亲自请了曹玦明给他医治,这才重新走动起来。

乔致和并不知道青云与先帝的父女关系,毕竟事情牵涉到太后昔年的阴私,先帝即使是对乔致和、龚乐林这些心腹臣子,也都是统一官方口径的。只说楚王妃姜氏在娘家时,就与长房的堂妹温郡王妃姜氏不和,得知温郡王妃生下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