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三章 亲事(2/3)

冲他去的,但王公子的父母又会怎么想呢?过继嗣子时,选择了年纪尚幼的小儿子,留下了已经有功名的大儿子,就是指望他能撑起王家长房门楣的,融君的条件,只怕不能让他们满意吧?

青云微微皱了眉头,问那婆子:“你可听人提过,这位王公子为何直到现在还未定亲?说是因故耽误了婚期,到底是什么缘故呢?”

那婆子道:“倒不曾听说有什么缘故,只是一直没能定下亲事。”她犹豫了一下,才压低声音道:“他家有个邻居,浆洗上的婆子有些碎嘴,听她说,似乎是因为过继之事迟迟未能定下来,这王公子又实在出色,亲事就一直说不拢。若照着他自己家的门第说吧,就怕将来过继到了叔叔家,原本的亲事辱没了侍郎大人的门楣;可若照着王侍郎家的门第来说,又怕最后过继不成,反配不上人家姑娘。这王公子的母亲,是个上不了台面的,总觉得自己儿子配最富贵人家的千金都配得起,虽然不想过继了他,却觉得两房未分家,她儿子便是侍郎府公子,一心要给他寻一门十全十美的亲事,总盯着那些高门大户的女孩儿,庶出的还看不上!县主您想,他家根基薄,若不是出了个侍郎,谁会放在眼里?自然不愿意答理这位商家庶女出身的太太,因此,王公子的婚事就一直定不下来了。”

青云听得啼笑皆非,原来这才是王公子年近及冠还未定下婚事的缘故,柔君的说法实在是美化了真相。

王公子未能过继,侍郎府已有了正牌公子。他的身价大跌,又有个受人轻视的生母,他想要找一个大家闺秀做妻子,恐怕不容易了。融君配给他,倒也不至于高攀,毕竟融君是姜家女,问题是那位王郎中太太未必这么想。这么看来,这门亲事真不是好选择。

青云打赏了婆子,让她退下,自个儿在屋里沉思片刻。便决定要去龚家找姜五太太和融君说话。虽然姜五太太反对这门亲事。但姜家长房要做什么,族人还真的很难坚拒,毕竟在二房败落之后,长房在族中的势力已经涨到了无人可制肘的地步了。而姜五太太偏偏又是二房的媳妇。必要的时候。她可能要请太后说句话。给姜融君撑一撑腰。

龚家今日没有昨日繁忙了,上门的客人已经少了许多,一打听。原来龚乐林已经面圣过了,还得了新任命,是兵部左侍郎,正三品,退朝之后就去了衙门,眼下并不在家中。龚太太正忙着给送礼过来的人家回礼致谢,光是想怎么写帖子,怎么备礼物,就想得头都痛了。青云也不欲多加打搅,打过招呼,便在龚太太的丫环领路下,直往姜融君的院子里来。

姜五太太也在融君屋里,她就住在西侧院中,离融君的院子只隔着一个正院。青云进门前,她正跟融君低声说着话,但声量不高,青云也没听清她们在说什么,似乎是融君为了什么而难过,姜五太太正在劝她振作,杜嬷嬷也在一旁帮腔。

青云的到来让她们三人都吃了一惊,杜嬷嬷纠结地退到一旁,低头不说话。姜五太太脸色变了变,站起身来:“县主怎么来了?昨儿不是才来看过融君么?”融君微笑着迎上前来拉青云的手:“我猜你一定是去姜家没遇上五伯母,才会找过来的,你也是糊涂,那事儿我自会告诉五伯母,哪里用得着你如此辛苦奔波?”

姜五太太怔了怔:“什么事?”

融君便把青云邀请她和周楠一起到庄园里散心的事说了,道:“约定了等我病好以后就去的,我想着天气渐渐热了,京城不比锦东凉快,直到了那时候,日子恐怕难熬,若真要去城外,不如让五伯母也一道去,就怕县主不答应,因此还不敢说出口。”

青云笑了:“这有什么?五舅母要是肯赏光,也是我的荣幸。我已经吩咐管家打扫屋子了,你什么时候能动身了,就告诉我一声。赶明儿我还得给楠姐姐捎个信去呢。若只有我们三个去,长辈们兴许还有话说,尤其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