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57章 【设下圈套】(2/4)

亮真的受贿了五千元,也不是什么大事,一个主管这么多工程、分管这么多重要部门的领导仅仅受贿五千元,简直就是一个清官。

这个案子说出去其他人都会说检察院在瞎闹,完全是在打击报复。这种小案子最多是由县纪委找郭亮谈话,让他退出这五千元,让他写一封检讨,受一个小小的不痛不痒的处分就足够了。

当然,久在官场的张端高明白这个领导之所以主张抓郭亮的目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说五千元已经够得上受贿的标准,就是不够标准他也会想办法将它无限放大。

因为自己是张县长的人,而传达命令的进行安排的又是张县长的亲信,他心里虽然不舒服被人当枪使,但他也没有足够的胆量来反对。以沉默的方式接过了这个烫手山芋。

几个人商议了好久,最后决定以最快的速度动手,在肖国华还没有插手之前把郭亮的口供拿到,然后再向肖国华等县领导汇报,等肖国华想插手的时候,再已经生米煮成了熟饭,他只能暗地里生气。

张端高心里默默地想:你们站着说话不腰疼,对这种案子检察院最难处理。如果郭亮受贿的数额再大一些就好多了,反正郭亮的仕途已经毁了,审问他的时候可以动用一些手段,用惩罚来逼他开口。即使将来肖国华知道,也不会有什么过激反应,因为郭亮成不了他的帮手了。可现在只有五千元的受贿额,将来郭亮这家伙赔了钱受了处分之后还会出来当官,加上年龄不大,将来爬上去不是不可能。肖国华就不会轻易放弃,就会为他打抱不平,那张端高有的是麻烦。所以,他不能对郭亮采取过分的动作。

那个传达命令的人看出张端高的内心不愉快,就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老板看好你,你可不要让他失望。”

听了这话,张端高只好表忠心道:“我一定处理好这件事,请老板放心。”他能提拨为副检察长,张春秋可帮了不少忙,他还想更进一步呢。

那个人笑了笑,说道:“老板肯定不会看错你。”临分手的时候,他才交给了张端高一封举报信:一件打击郭亮和肖国华势力的道具。

张端高拿着这封举报信慢吞吞地回了家,一个人坐在台灯下拿着它看了很久:信是一个叫黎可阳的民警写的,信里说黎可阳自己为了调动工作,几天前将五千元放在酒坛的泥封里送给了郭亮。他说现在郭亮肯定知道了里面有钱,因为只要打开酒坛喝酒就能发现那一叠钞票。他还在信里说他在送礼的时候,有梅山镇财政所的副所长王一发在场,王一发也答应可以作证。

当然,信里还说了一些其他事情,说什么郭亮没有工作能力,一贯在当地农民家吃喝,索要农民的特产。这次送五千元给他,他当面说帮忙,等过了几天就变卦了,现在电话都不接他的。气愤不过的他只好举报,宁愿自己受处分也要把大贪官郭亮拉下马,云云。

张端高是老检察官,一下就看出了信里的猫腻。与其说是郭亮受贿,还不如说是这个黎可阳在陷害郭亮,郭亮现在是不是知道酒坛泥封里有五千元很难说,也许他压根就没有理那坛不值钱的本地家酿酒。

张端高知道这些都不重要,这些只是一个幌子而已。即使郭亮真的不知道酒坛里有钱,也要他承认知道。现在上面的人发话了,他这个马前卒的作用就是确保这些人的计划演成功。

而且他还知道,一旦动手抓了郭亮,他就只能一条路走到黑。时髦一点的说法就是这事必须成功不能失败。成功了,肖国华最多在心里埋怨一下而不会公开指责检察院并提请处分相关责任人,在县长张春秋的庇护下,自己可以安然无恙。如果失败,无法让郭亮认罪,那自己就麻烦了,一件本不应该受理的案子这么积极受理,将来不但无法回答肖国华的责问,而且还有和举报人一起陷害郭亮的嫌疑。

“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